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9节(1 / 2)





  第247章 衰退

  雷暴持续的时间, 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在这不分白天黑夜的阴云下,所有人都看起来有点浑浑噩噩。

  太子当然没有救活,上吊自杀也并没有给他留下多么好看的死相, 只是他必然也不再在乎了。

  皇帝赶来的时候,已然得知了太子死亡的消息。

  他踏进景仁宫, 宫里只有两个年长的太监坐在外头的地上呆着, 而俞星城和小燕王在景仁宫正殿里, 收拾着散落在地上的东西。

  孔元节扶着皇帝,皇帝身边的其他随从并作两列留在了景仁宫外。

  这还是太子回来这几年,皇帝头一回踏入景仁宫。他站在那儿, 愣愣的看着院子里的树, 小燕王已经不再流泪了,他瞧见皇帝,快步走出来:“舅舅。老三停在医局那里, 您要去——”

  皇帝疲惫的摆摆手,就站在正殿前头, 问道:“你们在收拾东西?”

  俞星城出来见了礼, 皇帝拦住。小燕王垂手走过去,道:“我只是觉得有些东西, 或许可以拾掇拾掇……虽然也不知道该放到哪里去。”

  皇帝表情有一种倦怠和空虚,他半晌道:“你知道他喜欢什么, 回头一并收了,和他一同下葬吧。”

  小燕王点了点头, 又看向皇帝的脸, 道:“舅舅,你别伤心。老三心肠太软,也太容易对往事较真, 走了对他而言也是解脱了。到了那头,与兄弟和母亲团聚,也未必是坏事。”

  皇帝摇头:“并不是伤心。说句罪恶的话,我承受不起姓郑的女人生的儿子,还把我当父亲一样仰慕着。我对这孩子,那一点点心软不足为道,本就是利用大于念想。政局到今日这个地步,我早晚都要杀他,只是一想自己杀过两个儿子,再面对他,我有那么点老了的圆钝,甚至觉得要下不了手。他自缢了,我脑子里第一个想法,竟然是觉得放松了。”

  皇帝没有迈上月台,也没有走进正殿,似乎是不愿也不敢。

  他终究是在院子里四颗松树下头绕了绕,手撑着一棵树粗糙的树皮。

  皇帝虽有城府,待身边人却真诚,这一点小燕王从他身上很好的继承了。

  但一直直抒胸臆的皇帝,却发现心里的情绪无论如何都说不出,几次想开口,最后也只是道:“我这辈子甚少有疲累的时候,哪怕李娘和柔喆死的时候,我当时心里只有仇恨和斗志。但现在,姓郑的被儿子弄死了,我最后一个孩子也死了……我竟然觉得有点累了。”

  小燕王伸手要去扶他。

  皇帝却让开了身子:“别扶我。我说的累了,也只是有一点而已。”

  但他又伸出手去抱住小燕王的脑袋,抵了一下他额头:“好孩子。你要好好的。”

  看到别的孩子离去,第一反应是想要紧紧抱住自己的小孩。皇帝这个反应,就完全像是小燕王的父亲一样。

  一会儿听到内监们的呼唤,似乎是太子没救活,又从医局带回来,要把尸体停在景仁宫。

  后头都是要礼部帮着张罗的事儿。

  俞星城本以为皇帝会去看一眼太子,但当太子的尸体蒙着布装在临时的小棺里抬回来的时候,皇帝竟然转脸避开。棺一落地,皇帝便不能多待似的,急急的向外走去了。

  他没有演戏,没有到了最后关头搞一些所谓的“反省”与“眼泪”,只是落荒而逃。

  礼部的人到达以后,就是漫长的流程和仪式,人不论死的时候多么不安或痛楚,到办葬礼的仪式上,依然像是被按进了流水线,一些过场只为了让活着的人安心。俞星城作为外臣,要回到工部和官员去斋宿,而小燕王则要守灵。

  这时候已经到了傍晚了,乌云依旧压顶,这一天仿佛天都没有亮过。只是雷暴渐渐的远了,俞星城和俞敬唯离开内宫,都往外走,她们俩走在满是积水的夹道上都没有说话。仿佛是翻了天一般的叛军、士绅与资本家们的革命,刚刚开始,就因为太子的死打了个重重的顿号。

  从夹道两侧,不断地有太监们跑来跑去,俞星城听到几句他们的交谈,说是什么灵灯都灭了,连观星厂的座钟和望镜也都不灵转了。

  俞星城蹙了一下眉头,她们回六部的路上,经过钦天监,到了钦天监附近,才发现里头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俞星城还以为是宫内起火或雷暴的事情,但宫内火势已经控制的七七八八,雷暴也都似乎离开了京师。

  俞敬唯也有些好奇,到了近前,竟瞧见了裘百湖急急忙忙的往钦天监偌大的所里赶,他瞧见俞星城,连忙过来,急道:“你身上没出什么事儿吧!”

  俞星城不明所以:“身上出事儿?能出什么事儿?”

  裘百湖直截了当道:“灵力可还能用?”

  俞星城:“我刚刚一直都在内宫,没有用灵力的机会。但现在试了试,还是没有什么大碍的。发生了何事?”

  裘百湖短促的点了一下头,将她往旁边拽了拽,避开钦天监门口几乎是狂奔来往的官员们:“你可能与国师或——”他指了指天上:“那位,有什么联络?”

  俞星城摇头:“自从罗马归来之后,联系便淡了。连炽寰也没能与他打过照面。你是觉得这雷暴与圣主有关?”

  裘百湖:“不,是最起码京师与周边的灵力淡了。不只是灵灯、法器附着的灵力大为减弱,所有的修真者的灵力也都有些衰退。有些特系灵根的修士,甚至直接灵根失效。”

  俞星城一惊:“是所有人都灵力衰退了吗?”

  裘百湖:“或多或少。比如我觉得我的灵海最起码缩水了一两成,而这个现象普遍存在。甚至我觉得可能不止是京津,而是整个大明。如今大明有不少以灵力运转的机巧,更有天兵和仙官所使用的大批法器,看来都要受影响。”

  不论是谁听来,都觉得事情要完蛋。

  天下大多数国家都有着近三成的“修真者”,如果因为圣主的溃败,导致大明千千万的修真者丧失了能力,也就等于大明折损了相当大的战斗力,未来指不定会被周边各个国家入侵。

  俞星城:“世界上可有过这样的先例?比如说埃及与古希腊等地,是先有神灭,还是先有信徒丧失灵力?如果说千千万百姓还信奉着圣主,那是否意味着圣主无法被完全杀死?”

  裘百湖额头冒汗:“但圣主也是极为少数的只有皇帝可以设坛祭拜,而在民间少有宗庙的神啊!说来,没人知道大明修真者的灵力会不会有朝一日突然消失。这太可怕了。”

  俞星城:“这个可能性不低。为了这个可能性,朝廷要做的转变太多了。”

  转变多的甚至不敢细想。

  裘百湖:“这才是真的动荡。你去吧,我听说了,太子薨了,你们估计要去斋宿过夜,之后才能回去。要忙的事情太多了,你这些日子怕是要连轴转了。”

  大家话都说的很平,匆匆分手,待到一个人的时候细想,却越想越怕。

  妖皇的袭击,叛军的作乱,太子的自杀,灵力的消退,简直就像是冬海的一个个浪潮,打的整个大明看起来像是要散了架似的。像俞星城这样坚定的人不多,许多工部的官员在斋宿的时候,都窃窃私语的恐慌着,讨论着如果太子死了是否小燕王真的会继位——是不是汉人血脉就断了;讨论着如果大明修真者没了灵力,是不是现在改信宗教还来得及;甚至还有人说起美国从法国卖了地,他们也移民过去种地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