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8节(1 / 2)





  她话音刚落,又是一道惊雷, 再次划破天空,直插地面,而且也距离他们不远,甚至可能就是在太和殿一代。

  俞敬唯因落雷的震动,身子一崴,半跪在地上,俞星城连忙将她扶起来,她揽住俞敬唯肋骨下头,才发现自己这位看起来霸气狂放的姑姑,其实衣裳下头瘦的皮包骨。

  俞敬唯推了一下她的手,自己站了起来,连续的落雷几乎是每隔一小会儿,便落在京城之中,二人也从一开始的时不时心惊肉跳,到后来几乎是顶着耳鸣与骤雨,往宫内奔去。

  到了景仁宫前,太监们都紧张的在雨中并着袖子站在外头,宫门半掩着。

  为首的大太监是认得出官服的,本来吓了一跳,进了前才瞧出来是两位女官,俞星城虽然是穿着燕服,可俞敬唯却穿着从一品的官服,大太监连忙上前一礼:“两位大人怎么到这儿来了,若要是有什么事儿,可以让老祖宗传话进内宫啊,奴们可不敢随便领路。”

  俞敬唯:“皇上本说是过一两个时辰便回养心殿,这一走都到了晌午也没信,再瞧着宫里走水,雷电交加的,实在是担心。莫怕,皇上不会责怪我们进宫。”

  她抬手拦住了那大太监接下去的话,道:“太子可在景仁宫内,皇上呢?”

  大太监压低声音道:“太子与小燕王在景仁宫内议事。皇后那头……出了些事,皇帝前去处理了。这走水正在救,只是多处地点都差不多同时起火,内宫又有禁制不可随意使用法术,只能靠取水灭火了。”

  俞星城看了一眼地上积蓄的雨水。现在雨不过如细细斜线,但京师断断续续下了几天的雨了,空气如此潮湿,连木柴都未必能点着,这不是能用意外说明的。

  俞敬唯还在询问大太监,俞星城却走到景仁宫半掩的门前,侧过脸去,从那一尺来宽的门缝朝里看。

  一眼就瞧见了小燕王垂着脑袋坐在景仁宫正殿前的石阶上。

  身上褐色曳撒早已湿透,紧紧裹着他,他颓唐的坐在那儿,像院中滴水的石兽。

  俞星城忍不住要推开门走进去,她手才刚碰到们,小燕王似乎察觉到她的目光,缓缓抬起头来。他脸上水痕纵横,整个人像是垮了,嘴唇翕动着似乎在轻声说着什么。

  俞星城不顾身后太监的拦截,立刻推开厚重的景仁宫宫门,朝里快步走了进去。

  俞星城穿着薄底的绢面鞋,脚步无声却踏开了水洼。小燕王双眼发肿,对俞星城却用力摆手,声音沙哑:“星城,你别过来——”

  在轰鸣雷声的间隙中,俞星城听到了某种低哑的呻|吟,她看到景仁宫正殿的槛门大开着,里头没有点灯,跟一张黑漆漆的大口似的。

  在那大口之中,一双赤|裸的脚悬在空中,在衣摆脏污的长衣下乱蹬着。

  俞星城惊愕,她缓慢的走上台阶,书架斜倒在太子的金椅上,上头花瓶书架摔个粉碎,砸的到处都是,而那吊挂在房梁上的人,似乎有意不让人救,他踩着书架上去,脚离地少说有五六尺高!

  那挣扎不已的身体在兀自缠绕旋转的白绫中转过去,只有个背影,俞星城却想也不用想就知道是谁,她大叫一声。

  俞星城脚下一滑,手撑着地,就要奔过去托起上吊者的腿。

  小燕王却扑过来,一下子抓住她手臂,将她往后拖。

  宫中虽有禁制,但也不是一点灵力都使不出来。俞星城挣扎之中,却被小燕王的灵力钎住,几乎动弹不了,她急道:“所以是你要他死的吗?这是皇上的意思对吧!你——”

  小燕王那一瞬间面上的挣扎,让俞星城一句话也接不上了。

  “我答应过老三了。”他脸上想要挤出一点笃定,却只剩下说服自己的苍白:“这是他自己要选的,他怕有人要来阻止他,所以让我来打掩护。你这样的人不忍心看人自杀会阻止他,皇上心怀一丝不忍和愧疚会来阻止他,那些还想继续利用他的人也会来阻止他。但我不会让你们阻止的。”

  俞星城忽然想到自己在天津卫的时候,一瞬间还动过杀害太子的心思,现在她拦着太子自杀又是什么意思?

  只是因为不忍吗?

  而太子是否觉得,身边早已无人真心希望他活着。而他活到今日的原因,也只有别人的不忍和利用。

  俞星城的大喊,引来了外头的俞敬唯和内监们,他们推开门进来,本来只是慢步,后来也都瞧见了景仁宫主殿门内的那双脚,叫喊着冲了过来,要去救人。

  俞星城手垂下来,愣愣的看着太子悬空挣扎的双脚渐渐不动了。她只能远远的感觉到太子的生活是一团悲剧的迷雾,但她却难以感同身受。

  但小燕王不一样,他不想去看,却无法转开眼,俞星城只觉得他整个人垮下来,靠着她。俞星城揽住他肩膀,拖着他转过身去,要他别再去看。

  小燕王冠帽也掉了,他发髻抵着俞星城的肩窝,俞星城回了一下头,只瞧见几个太监着急的去推去抱太子的腿脚,可他吊的很高,身子又软了,托也托不起来。另外两个太监吃力的把书架推起来,俞敬唯也快步走过去,她进宫面圣没能带刀,灵力也只能用出来一点,便从手中化出一小片薄薄的尖锐的冰,飞过去将白绫割断。

  太子就跟树上熟烂了的果子似的,倏的掉下来,几个人连忙抱住,将他放下来。

  又是掐人中,又是拍脸,又是呼唤。

  太子穿着的白色宽袖中衣上,全是干透的血迹。

  或许里头有一两个太监,可能数年前是在太子身边当值过的,竟在那乱糟糟的屋子里忽然冒出来几声急切的呼唤——不是太子不是殿下,似乎是他的小字。

  情真意切,跟溺水后偶尔探出水面的呐喊一样。

  但俞星城没听清楚,那几声唤名也随着乌泱泱涌进来的太监们一同,淹没下去了。

  做什么都看起来都是无力回天了。直到几个强壮的太监背起了太子,一群人从景仁宫宫门冲了出去。

  俞星城和小燕王坐在西殿前的月台上,看着人一会儿就跑空了。

  小燕王哑着嗓子低声道:“你看这些人。他们未必是真的想救老三,他们只是觉得他是最后的太子,只要能把他救活了就是大恩。而圣旨没有赐死,我也没有拦着,他们救人也不会得罪人。”

  一两个看衣裳就地位不高的太监,凑不到跟前去,只满脸仓皇与苦楚的揣着袖子站在门口,没有跟上去,伫立的如石像。

  俞星城大概猜得到那两声小字是谁叫的了。

  雷声依旧,甚至有一道雷划过天空劈向了御花园,雷声像是千军万马在紫禁城交织的宫道里敲锣打鼓,声音像是热闹,听来心惊。

  小燕王在一阵雷声滚滚之后,轻声道:“他把他母亲给捅死了。你看到了吧,他衣裳上全都是血。”

  俞星城:“什么?!”

  小燕王:“他回来,根本不是来跟我……争的。或许说他也想过争,但不是为了要扬眉吐气,不是为了要报复任何人。老三在西方游学的时候,他母亲总是托人寄信游说他,而他本置之不理,后来侧面才知道皇后身子极差,关节肿大,还有肺病,走路就跟用针扎骨头似的疼。这时候才动了回来的心……”

  俞星城盯着景仁宫殿内,小燕王轻声道:“要回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其实皇上对老三是有恻隐的,他知道老三不惜背叛皇后也要救柔喆。正是因为有恻隐,所以舅舅才不能让他回来。但老三实在是太担心皇后了,而皇后给他的信件中语气愈发的癫狂和偏执。”

  俞星城:“你是说他为了能回到大明,所以让自己看起来支持了新的政派,并且越来越像一个合格的太子?甚至是冷酷的太子?他真的不想要权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