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295 切入方式(2 / 2)


你来我往的争论,最终还是陆潜说服了陈慕,那些看似机械式的构图,本身就是电影传达信息的组成方式之一,每一个场景都和剧本丝丝入扣地完美契合。

但随后陆潜提出的滤镜问题,就遭受到陈慕的强烈反对——

按照陆潜的构想,他希望电影能够叠加一层蓝色滤镜,制造出疏离冷冽的视觉效果,进一步增强冰天雪地的观感,悄无声息地为马文和陶丽的关系做出暗示。

但陈慕认为如此手法非常廉价也非常俗套。

滤镜,对于电影来说也格外重要。

简单举例,为什么有的导演拿起智能手机就能够拍摄出一部具有电影质感的作品,但普通人用同款手机乃至于专业摄像机却拍摄不出任何质感的画面呢?

构图和光线,这是至关重要的钥匙;另外就是滤镜。

在恐怖电影里,红色滤镜曾经红极一时,因为它能够带来一种复古而浓烈的色彩效果,特别是在铅黄电影里被广泛使用——

所谓“铅黄电影”并不是指滤镜,而是源自于意大利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铅黄色封面的惊悚恐怖神秘而衍生出来的恐怖电影,血腥、妖艳、诡异、华丽等等关键词都是它的标签,浓墨重彩的滤镜常常是首选。

而另外一类惊悚电影里,蓝色滤镜则非常普遍,因为蓝色往往能够制造出一种冰冷疏离的视觉效果,“咒怨”、“潜伏”、“招魂”等等都是如此。

一个正确的优秀的滤镜,能够通过颜色传递出不同的心理感受,这对电影来说是很重要的。

不过,滤镜往往需要后期调整,顶级的调色师也是非常稀少的。

“游客”稍稍特别一些,因为拍摄环境就是漫天漫地的白色,为了后期调色方便,他们在拍摄的时候就需要做好构想,通过灯光和摄影做出一定配合,这才能够避免后期调色的失真。

在陆潜的脑海画面里,就好像“海边的曼彻斯特”一样,“游客”以蓝色滤镜来呈现出弥漫的疏离和冷漠,这是非常恰当的呈现方式——

当然,蓝色也有很多种,到底应该使用哪一种来呈现,还应该慢慢讨论。

没有想到,陈慕的反对如此强烈又如此凶猛。

在陈慕看来,蓝色滤镜是“愚蠢”的选择,不仅俗套而且笨拙,相较于剧本的高明与深刻,滤镜的选择就好像大学生练手习作的构想一般,彻彻底底毁掉电影自身的质感,拉低电影的档次,这是他绝对不允许的。

绝对!

然后,双方就这样陷入僵持状态。

如果是平时,陆潜绝对不可能如此简单粗暴又如此直截了当地展开争辩,但现在大脑陷入一团乱麻的状态,而且饥肠辘辘的肚子抗议声也在持续不断地干扰判断,然后事情的发展就渐渐脱离了掌控。

老实说,纪叙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到陆潜如此失态的模样了,至少“时间管理大师”事件爆发以来就没有了。

然而,陈慕也是寸步不让,全然没有因为此前的争辩无功而返就丢掉信心,依旧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剑拔弩张的气氛,让人几乎就要窒息。

砰!

猛地,白诚就毫无预警地站了起来,刹那间全场视线全部投射过去,却看到白诚握紧拳头咬牙切齿地说道。

“……晚餐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