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十五章 名砚传真情(2 / 2)

眼见儿子农天一在一点点进步,农庐和巫青自是开心这寄托着他们对孩子的一片苦心。

农天一的毛笔字,先是歪歪扭扭的,不久,开始方正,有了规范,现在,不论是大字,还是小字,已经写的有模有样了。不过,农天一也免不了挨祁先生几板子。

秦玉河满脸笑容地走进茶坊了。今天,他特地带来一件宝物,准备送给农天一。

农庐一见,问道:“秦兄近来可好?”说完,招呼秦玉河就坐。

秦玉河落座后说:“还好。”

这时,巫青泡好了茶,递给秦玉河:“秦先生,请用茶!”

秦玉河接过茶杯,抿了一口,放下杯子,笑着对农庐夫妻说:“你们看,我今天带什么来了?”

农庐和巫青摇摇头。

这时,秦玉河从包袱里拿出一个东西,细心地解开了白娟小包,原来里边放着一方墨绿色的砚台,说道:“这是给天一练字用的。”

农庐夫妻终于明白了。

秦玉河告诉他俩说,他有一位友人,家住东海边,喜欢收藏砚台,尤其是名砚台。于是便将这块海底玉砚台送给他。海底玉产于东海之中,需潜入海底方能采得少许,因而传世极少。

农庐接过砚台端详一会儿,见石质细微、润滑如脂、墨中透绿,十分精美,捧在手中舍不得放下。这时,巫青接过砚台,看得仔细:“这真是稀罕之物啊!”

农庐说:“真不知该如何感谢先生啊!”

秦玉河轻描淡写地说:“我是长辈,给孩子东西是应该的,不用谢。”

农庐出于好奇,便问:“先生的友人是如何得到这么名贵的砚台?”

秦玉河就给他俩讲起这位友人酷爱名砚台的往事。

秦玉河的这位友人爱砚如命,凡是他见到的好砚不惜千金也要买下。不过,他又有洁癖,每当用过砚台,不洗得干干净净不装入匣中,也不置于书架之上。不过,就因为这个习惯,这位友人偶尔也会失去名砚。

有一天,他这位友人见人在庙会上卖砚,卖砚人共有十多方砚台,每方要价一百金,其中有一方石质上乘、雕刻精细的古砚被他看中,卖砚人要价五百金,他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听到这里,巫青说:“先生的朋友真是了不起。”

“是啊,挺厉害的。”说完,秦玉河让他们试一下发墨。

随即,农庐到灶房取来清水,巫青倒入砚池,说:“石质上乘,不可多得的佳品。”

发墨是指磨墨易浓而显出光泽。秦玉河说,他的家父曾经告诉他如何辨别好坏?

简言之,用手指沾点水抹在砚心上,看过多久才干。干的时间越快,越吸水,说明墨汁越不易久储,这砚也就不行;若干的时间越慢,这砚就越不吸水,相应的墨汁就能久储,砚也就好。

秦玉河说:“现在市场上,外观好看但并不实用的砚很多,需要仔细分辨。”

巫青接着说:“一看二呵三上手,看质地纹理,呵气成水,上手研墨,好砚还要好墨配。”

农庐笑着说:“今天又长见识了。”

细观这方砚台,花纹的繁复、镂空的图案充分体现出匠师的雕刻水平。砚台上,屹立着云间的松柏,引颈高歌的仙鹤,旁边还刻着一首小诗,非常气派,令人赞叹不已。

秦玉河借题发挥:“这判断砚台好坏,与品茶的优劣同理。”

巫青连声说“正是,正是。”

农庐又看了看砚台,对巫青说:“你以后要教天一如何用墨写字了。”

巫青说道:“是的,慢慢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