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4章 三台:龙虎异域,智擒抚剑侠士(1 / 2)

第314章 三台:龙虎异域,智擒抚剑侠士

? 下令撤回所有兵马之后,曹丕想在称帝之后通过伐吴来进一步树立威信的计划宣告破灭,为此他感到十分羞耻,不甘心之余又担心洛阳方面出事,于是没多做停留迅速返回洛阳。

但此次伐吴对两个人来说却是意义重大:

一个是大败吕范的曹休,但曹休击败吕范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气象的突变,而之后吕范坚守江南,曹休却没有任何实质上的进展,这也为曹休获得大胜的光辉之下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另一个击溃围歼诸葛瑾全部人马的夏侯尚可就不一样了,他在江陵鏖战陷入僵持之际,居然会料到孙权必定会派援军前来解围,而且夜行突袭、水陆并进大败诸葛瑾,虽然没能彻底攻陷江陵,但夏侯尚此战却给了吴军不小的打击,也为兴师动众却收获甚微的曹丕挽回了面子,因此曹丕给予了他破格的奖赏:

“作威作福。杀人活人”。

回到洛阳之后,夏侯尚最为感谢的就是在出征之前为自己出谋划策、指明道路的司马懿,为此他第一件事就是携带重礼前往司马懿的府中表示感谢,他握着司马懿的手动情的说:

“若非司马大人奇谋,恐怕我夏侯尚也没有如此出人头地的机遇啊。”

对此司马懿显得很谦虚,他将所有的功劳又推回给了夏侯尚:

“将军过谦了,能有此等功勋恐怕全靠将军的智谋果敢,司马懿又怎么敢居功呢?”

考虑到司马懿今后或许还会给自己帮助,于是夏侯尚便想要通过联姻来巩固和他的关系,因此重提当初司马师和夏侯徽的婚事:

“先前末将曾经向大人提起小女和令郎的婚事,不知大人现在心意是否有变?”

见夏侯尚重提旧事,司马懿则显得一副很为难的样子:

“哎...犬子和令爱虽然颇有渊源,可毕竟他们还没有到婚配的年龄,现在就定嫁娶未免太早了,况且将军的地位如日中升,将来必定位极人臣、身份显贵,若那时将军有了其他更为中意的贤婿,这不是让您为难吗?”

夏侯尚终于明白司马懿是怕将来自己反悔,于是哈哈大笑道:

“大人不必忧虑,我夏侯尚说话向来是算数的,今日便和大人你定下婚约盟书!”

婚书写下之后,夏侯尚便兴高采烈的对司马懿说:

“等到徽儿年过及笄,我们就马上为其完婚!”

等到夏侯尚拿着婚书心满意足的走了之后,伏若歆从内堂走了出来,她对司马懿出卖司马师婚姻的做法并不赞同,可同时她又明白司马懿的处境有多么复杂,只能哀叹道:

“我想姐姐若是知道师儿的命运如此,肯定会十分心疼的。”

司马懿看了一样手中握着的婚书,面无表情的说:

“现在的我孤立于曹氏宗族之外,无论是曹真还是曹休,都因我是外族而对我心生隔阂,如今师儿和夏侯徽的婚约已定,他就会成为曹氏宗族的一员,也会有利于我日后的计划...”

“可是夫君,师儿还这么小你就让他经历这些,万一他将来有了心仪的女子...”

还没有等伏若歆把话说完,司马懿就转身打断了她:

“如果他今后整日活得战战兢兢,被他人所欺压迫害,那他还有追寻幸福的权利吗?”

面对司马懿这样冰冷而又现实的话语,伏若歆无言以答。

不久刘备驾崩、刘禅称帝的消息就传遍了天下,蜀汉丞相诸葛亮总摄国政的事情也传到了曹魏的庙堂之上,当时很多人都提议应当趁着刘备刚刚去世、民心不稳之际出兵攻伐。

而蜀汉的庙堂也为曹魏可能会出兵攻伐汉中而议论不止,李严向刘禅进言,认为汉中光靠魏延一人恐怕难以抵挡实力雄厚的曹魏大举来犯,因此他请求由自己统兵进驻汉中,协助魏延共同防备郭淮。

李严想要利用这个机会拉拢魏延的计划被诸葛亮识破,他以魏延一人足以应付郭淮,而曹丕的目标仍旧会锁定于孙权,短时间内不能会征讨益州为由驳回了李严的请求,对此刘禅站在了诸葛亮的一边,使李严倍感挫折。

事实上刘禅之所以会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一则是当初他亲自去找诸葛亮,请求他务必协助自己除掉刘封之时,允诺一旦自己即位必定会诸葛亮马首是瞻,二则此时的益州士子之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和诸葛亮相抗衡,就连先帝刘备也深知这一点,只能勉强找李严,表面上默不作声的刘禅看透了这一切,所以就算是心有不甘也只能维持现状。

位极人臣、大权在握的诸葛亮,也没有因为自己终于摆脱了刘备的暗中压制而得意忘形,他此时除了要面对蜀中南部出现的叛乱,还在惦记着身处许昌的司马懿。

身为他绝对心腹的廖化不明白,诸葛亮为什么总是对司马懿念念不忘,论功绩名声司马懿虽然多次参与谋划,但始终没有得到曹操父子的重用;论地位诸葛亮已经越居百官之首,名正言顺的出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而司马懿则虚有些侯爵的封号,手中连一丝一毫的实权都没有,两者从各方面相比诸葛亮都远远要胜于司马懿。

他也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诸葛亮意味深长的解释说:

“如果单凭此刻的地位来衡量我与司马懿之间的高低,未免偏颇狭隘,司马懿是个能够清醒看透形势的人,他之所以现在没能位极人臣不代表他没有这个能力,就连我也是等到先帝去世才能够挣脱束缚,我想司马懿也一定在等待着属于他自己的时机吧...”

廖化听后复问说:“那照如此看来,丞相和司马懿之间的博弈是不可避免了?”

诸葛亮长叹了一口气:

“我和司马懿少年之时便已相识,那时候我便看出他的能力绝非凡人可比,与他为敌不是件轻松的事,所以我才和他击掌盟约,说定此生绝不为敌。本来我想与他携手一同平定天下、匡扶汉室,只是没想到他居然会去曹操身边,看样子一切正如水镜先生临终所言:龙翔于天、虎啸于林,两者不可能在同一领域,注定一生相杀...”

说罢诸葛连的眼中渐渐流露出了杀气:“不愿和他为敌的念头至今我都没有改变,不过既然相争在所难免,就只能趁他还没有成气候之时让他消失...”

跟随诸葛亮多年的廖化感觉出来他已经对司马懿动了杀机,于是便拱手说道:

“在下这就前往许昌,拿下司马懿的头颅!”

“不...这件事我已经想好了一个绝佳的人选,也只有他行事才最有把握...”

诸葛亮伸手拦住了廖化并对他说:

“你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今日许昌的夜空没有半点星光,更加没有布撒光华的月亮,整座城仿佛被吞噬于黑暗之中一般,反而是家家户户点亮的烛火,使得许昌城像极了倒扣在地面上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