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98.镜子(2 / 2)


占了大头的还是给陆安珩的字帖以及那一摞摞的书,都是萧恪花了不少心思为陆安珩寻摸来的。

陆安珩心下感动,决定进京后好好去萧府拜谢一番。

现在嘛,回信之时,陆安珩便增加了好几张画着简笔画的纸张进去。

因着萧恪不耐烦念书,气走了好些个先生,早些年给陆安珩的回信上还有不少白字儿。陆安珩对这个半文盲很是忧心,恰巧当时正在教陆安珏认字,陆安珩索性做了两份识字教具,不时地给萧恪送去一份。

萧恪对此很感兴趣,特地写了信过来感谢了陆安珩一番,陆安珩也就一直做了下来,每年都给他寄过去不少。反正那些东西大多都是竹子和木板做的,能够循环用,萧恪学完了,他弟弟可以接着用。

陆安珩也不知道自己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反正后来萧恪寄来的信中便基本没有白字儿了。

这几年,陆安珩也不鼓捣那些教具了,想了想萧恪的学习进度,陆安珩动了动笔,将经义中的典故用讲故事的形式写出来给萧恪寄过去。

效果十分显著。

据萧大喇叭透露,萧将军也经常翻翻那些故事,看得津津有味,增长了不少知识量,朝堂之上跟人掐架时,战斗力显著地上了一个台阶。

咳……那什么,武官掐架为毛掐不过文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文官引经据典的将武官骂成狗,武官还一脸懵逼不知道他在说啥呢。

这回好了,有了陆安珩这一连串的小故事,常用的和偏僻的典故都有,萧将军表示非常实用。再有那不长眼的引经据典骂人,以往都两眼蚊香圈圈眼的萧将军再也不当背景板了。哦,以往没听明白,被你们这群王八犊子给糊弄过去了,合着你这是拐着弯的骂我呢!啥也别说了,撸袖子开喷吧!

得知这种迷之发展的陆安珩很是无语,琢磨着自己大概能出一本书,就叫《实用典故三百个》啥的,估计买账的武官们会有一大堆。

不过这一次的回信,陆安珩再次升级了一下小故事,从原来的文字版变成了简笔漫画版,再配上文字说明。陆安珩的画画水平很不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神态极为传神。即便不识字的,连蒙带猜也能将故事内容给猜出来。

陆安珩都想好了,进京后就找萧恪搭伙弄个书局,专门做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资料用书。教育市场这么大的一块的蛋糕,怎么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陆安珩的信寄出不久,院试便开始放榜了。果然不出陆安珩所料,他确实榜上有名,非但如此,还位列第二,成为了一命癝生。

秀才的待遇也不尽相同,如陆安珩这等的癝生,待遇是秀才中最好的。除却秀才都有的免徭役,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每月还能领取一定的粮食。次一等的是增生,也有名额限制,却没有粮食发放。剩下的统都称为附生,拥有去官办的府、州、县学的入学资格。

陆安珩的目光已经盯住了京城的官学,拜名师大儒现在还不敢想,但是通过在官学中的良好表现升进国子监就学还是可以努力一把的。

放榜后不久便到了中秋,许是知晓了陆昌兴一家想上京的打算,沉寂了许久的陆家老太太便压着大房差人前来请陆安珩一家与她一道儿过中秋。

孝字当头,便是陆昌兴也不好说什么。于是,即便陆安珩等人心中再不乐意,也只能跟在父母身后来到了大房的正院。

其他的孩子们却还是一脸麻木的样子,见到陆安珩二人奇奇怪怪的举动,眼中连一丝好奇都没有。

萧恪的眼珠转了转,悄悄地伏在陆安珩耳边说:“陆家阿弟,把你藏起来的碎片分我一块吧,我们一起动手。”

这家伙果然猜出了自己的意思。陆安珩微笑,想着萧恪的战力不错,自己与他联手,说不准还真能逃出去。

陆安珩仔细想了想当初大牛带着自己走的路线,似乎出门后,向右拐了两个弯,又向左拐了三次,用时并太长,没过多久就到了这个地方。

因此,陆安珩断定,自己现在所在的地方,应当离自己家没多远。不过这里周围似乎并没有人居住,两天了,除了大牛与二狗说话的声音,陆安珩再也没有听到过外头传来的任何声音。

陆安珩皱眉思索了好一会儿,自己的家在城东,所处的地段也算是较为繁华。他又是一小孩儿,别人也不可能对他说什么外头的地形,所以陆安珩也开始发蒙,不知道自己到底处在什么位置。不过陆安珩是一个有恒心的人,仔细想了两天,用手在地上画了好几条路线,大致推算出了自己的逃跑路线。大牛那天的脚步很快,又时不时的停下脚步四下看看,陆安珩在他怀里就能感到明显的转弯拐角。城中的巷道大致距离都差不多,陆安珩基本能确定,当初大牛走的都是最近的转弯处。路线反向推算一下,出门右拐三次,再左转两次,运气好的话,就能到自己家了。

只是,陆安珩望着瑟缩在角落里的十来个瘦弱的孩子,心中复杂万分。萧恪也就算了,总归是战力值不错的友军。这群孩子,都骨瘦嶙峋的,看起来着实可怜,然而陆安珩却不能肯定,他们是否有勇气跟着自己逃跑。要是告诉他们,万一他们之中有一人因为害怕而告密,那自己不但跑不了,还会有性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