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5章很可以!(2 / 2)


不过,就在这天下午,唐妙他们在淮国旧定的那批货也抵达了。

这批货说实话是真的不少,足有一千斤,据说是因为他们毛线厂一条生产线出现了问题,让整条线的毛线染色出了大问题,变成了灰不灰,白不白。

要光是这样的颜色也就算了,关键是,灰白吧,还灰白的很不匀称,跳色的厉害。

这批货本来就出了大问题,这可是大失误,就在厂子研究如何处理的时候,各种争论不决。万万没想到,更大的失误来了。因为保存不当,这批货竟然起了霉点。

这下子可不更是完犊子了。

他们以成本价三块钱放在淮国旧十多个月,无人问津。竟然只卖了不到五斤。真是惨不忍睹。

所以这一次唐妙愿意全部入手,没错,是全部!

将他们所有的旧货都吃下来,这边自然是高兴坏了。虽然唐妙讨价还价,最终敲定按照三十的价格算,但是由他们工厂送货到京北。但是那边还是很高兴。毕竟,这批货真是太愁人了。

而送货到京北虽然路费不少,但是总比直接降价合适。

另外,一千斤毛线听着很多,但实际上,东西也不是多的能装一辆大车。他们送货的时候一样可以带别的货。来回折腾,说不定不仅不亏,这路费还赚出来了。

所以,双方合作,皆大欢喜。

车子停在唐妙他们这条街的巷口,两个大小伙子一袋子一袋子的往屋里搬东西,有些邻居看见了,好奇的张望。唐妙指挥他们放好了东西。

两个人跟车的也不久留,很快的就离开了。

说是一千斤的货,但是其实也就二十个大袋子。正好放在他们的东屋。

此时小狼正带着小棠棠和小星星在院子里种花,小星星好奇的看,小棠棠叉腰:“小星星,你怎么不认真呀。小孩子不要管大人的事儿。”

小星星:“……哦。”

小棠棠蹲在他的身边儿,说:“种花花,要认真,要仔细,不可以分心。”

“哦。”

邻居们都知道这里住了一家四口,夫妻俩都是大学生。这个年代大学生金贵,虽然他们经常早出晚归,与大家接触的不多,但是与大家相处的其实还行的。

这不,唐妙还没等关门,就有人登门问了起来。

唐妙也是淡定,说:“我们家买了一些厂子里的残次品。”

这年头儿,可没人嫌弃残次品,立刻有人好奇的问是什么,唐妙淡定:“筋头巴脑,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倒腾点换点钱。”

这么一说,倒是有人不赞成了。

虽说现在已经有人开始摆摊了,可是这是什么正八经的事儿啊!一看就不妥。

有心想要说道唐妙两句,唐妙客气中透着疏离:“我家还有事儿,回头聊。”

根本不跟人多聊的。

大家也是习惯了这小媳妇儿这样的,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一年暑假又过去。

唐妙也很快的迎来了新的学期,不过,更让她兴奋的是,她集思广益,找到了处理霉点的妙方。她试了一下,果然可以!霉点处理好了,下一步就是染色。

唐妙也知道,处理霉点次之的小事儿,主要还是染色这件事儿。要不然,淮国旧那边也不会三块钱送货上门了。

经历了第一次的染色失败,现在这个色儿真的是差极了。他们那边不能二次染色吗?也能的。但是谁能承担二次染色的风险呢。这不是原来的底色,已经折腾一次了。

在白纸上画一个红色好来,但是如果在灰白上画一道红,谁敢肯定,就一定是红色。

而且,那些调色不匀称的地方呢!会不会跟着第一次走?

所以他们是宁愿处理也不愿意进行第二次。因为很容易不成功。而反复染色失败,这个毛线的质量怕是三块钱都不值得了。他们是国营大厂。并不会为了这一千斤毛线反复折腾。

正八经的毛线,市面上要十四五了。

颜色好一些的,十七八也不意外。

他们愿意三块钱,真是实实在在的毛线成本价,工人相关都不会往里算的。

所以唐妙既然敢占这个便宜,就得承担其中的风险。而且是不小的风险。

唐妙这段日子频繁的跑图书馆和别的院系也是为了这个,她一个人可能没有办法,但是人多力量大。别人未必没有的。

还别说,京北一果然是最牛的学校。

唐妙忙了二十来天,还真的找到了处理染色的法子。经过反复的试验,唐妙竟然还真的研究出了可以染成红色的法子,确实,这样的颜色是不可能直接染成红色,但是就像三原色一样。

稍微变通一下,折叠一下,倒是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染色这种事情,他们自己是不可能在家做的,拿到学校更不可能。这边做实验可以,但是大批量是不成的。这个时候姜城通过他的老师找到了一家可以给毛线染色的厂子。

这个时代,可能很多人都对大学生做这样的事情很不可思议,但是不管是姜城还是唐妙,他们两个一个读经济与金融;另外一个读金融。多多少少,其实都是沾了一点边儿的。

现在学科划分还没有那么严格,所以即便是沾了一点边儿,姜城以响应政策,并且认真实践这样的名义,还是可以获得学校的支持的。

眼看一千斤毛线变成了喜庆的大红色。

唐妙和姜城的满足感都油然而生。

其实,卖衣服赚钱,他们也有满足感。

但是那种和这种又不同了,这种就像是一件瑕疵品在你手里变废为宝。

他们这次染色的费用是五百块,这在很多人眼里当真是不少钱了,但是对姜城来说其实不算什么的。

因着这是大事儿,连学业十分繁忙的姜林都跟过来了,他虽然入学成绩擦边,但是却一直很用功,而且在这方面似乎很有天赋。他的教授很喜欢他。

基本上,姜林也算是电影学院有些名气的人。

可是每当他觉得自己有点飘了,就会来他三哥三嫂这里,看到这一家子,他就会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那点优秀根本不够看的。

人啊,还是得上进。

“哥,姐,你们这批货,打算怎么出货?还是像之前那样去各大学校或者厂子蹲点?要不你们等我放假,我也来帮忙。”

姜城摇头:“不,我跟你嫂子想要盘一家店来做。”

姜林:“!”

他掏耳朵:“啥?”

姜城:“我们打算盘下一家店。”

姜林:“……果然人和人就是有差距的!”

他手里攒了六百多块钱就沾沾自喜,但是他哥已经开始买第二套房子了。

“哎对!我知道一家要卖房子的!”姜林激动起来,不过一说起来,又有点犹豫了。

姜城:“怎么?”

姜林:“我说那个房子可能会比较贵,就我们学校对面,临街的,店面还挺大,肯定不便宜。”

姜城和唐妙对视一眼,说:“这没关系,如果不临街,我们还不想要呢!”

“就为了卖毛线,值得吗?”姜林很担心。

姜城失笑:“不是为了卖毛线,我们打算盘一家店,以后可能还要弄个厂子卖衣服。”

姜林:“……”

还别说,别看四合院买的不顺利,但是这个临街的房子却买的顺利。这里原来是一户留洋归来的人家的,他们家是做布料行的。后来二加二的时候被收走了做仓库,等到二加二覆灭,经过调查,确认了这家人的清白,也就把房子还给了他们家。可虽然还给他们家了,他们家倒是因为过去的事情吓到了,也不想留着,只想尽快出手换了钱。

只是,这房子并不好卖。

主要原因就是面积太大,上下两层足有接近四百平。而房子当初做仓库也没有仔细着用,屋里脏乱的不行,如果买了,那是一定要重新装修贴钱的。

所以,至今没有卖出去。

没想到阴差阳错,倒是便宜了唐妙他们家。

夫妻二人以五千八百块拿了下来,当天,双方就喜滋滋的去房产部门办理了过户。

唐妙拿到第二个房照,与原来的放在一起。

两个房子成就,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