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顾二娘流放种田日常第42节(1 / 2)





  “不错!”

  “果然又冰又甜!”

  “是吧,这么热的天儿,喝我这好喝的杨梅饮子,解暑又解渴吧?”顾冉笑着,“我家的杨梅可就这段时日有啊,过一阵子,杨梅季节过了,你们想喝都喝不到了。”

  “那,给我一杯,是多少?”

  “一杯就是这么大的勺子,两勺!”

  “那给我来两勺!”

  “我也来两勺!”

  “我也要!”

  顾冉一边收钱,一边笑眯眯地给诸位客人一勺一勺的分装杨梅,很快,带来的那一大瓦罐的杨梅水就买没了。

  到底瞄准的是舍得花二十五文钱船资的行商跟旅人,四文钱一杯的冰镇杨梅水对他们来说,可不算贵!

  “今儿饮子没了啊,都卖完啰,要客官还想喝,明儿趁早!”顾冉乐滋滋的,将空碗空罐子都放回木桶里,而后塞到竹筐里去,打道回府了。

  一路上顾冉都在盘算这一日下来,卖了多少杯杨梅水,总共赚了多少文钱。

  她一共带了约莫二十斤左右的杨梅水,那勺子是拿来舀汤的,两勺子一杯估计二百毫升左右,所以保守估计,那杨梅水能分四十多杯饮子。

  但要去除一开始给客人试喝的,保守一些余下三十杯,那就应该可以赚到一百二十文钱。

  回到家后,马上将竹筐里装铜钱的布囊掏出来,搓搓手,数了起来,每数二十个就放一堆,最后清算,比想象中还多了十二文钱,拢共一百三十二文钱。

  顾冉看着这堆铜钱,用手抓了一把,而后举到空中松手洒下,掉到案桌上碰撞到一起的铜钱发出了哗啦啦的声响,听着悦耳至极。

  一天就能赚一百三十二文钱!

  杨梅不用钱,水也不要钱,冰本来就是她存起来的,要出的也就是自己的苦力,白糖,以及柴火。

  这里头也就白糖贵一些,但比起大盛朝别的地儿,这白糖一斤才四十文钱,也算便宜了!

  柴火更是不花钱银的,屋里头的烧完了,到林子里去搂就可以了。

  就算除去成本费三十二文钱,那也能净赚一百文,那十天就能赚回一两银子来了!

  一个月就是三两银子呢!

  顾冉忽而对将来的日子充满了期待,就是……

  她捶了捶背竹筐跟木桶一起背,背得酸痛的肩膀。

  就是,每日这么一趟,都得背至少三十斤的东西走半个时辰山路,不远,可没干过这等粗重活儿的自己,背疼。

  又不敢直接放到工作间再带过去,因为途中会遇见附近村落的人,而且到了东林乡,那么多人看着,她很难再在众目睽睽下将东西从工作间拿出来,所以,只能咬咬牙自己背了。

  谁叫她穷呢?硬着头皮也得上啊!

  趁着现在杨梅当季,得先将林子那两棵杨梅树上的果子充分利用完赚一笔再说!

  于是,接连几日,顾冉都忙着下晌去林子里摘杨梅,晚上熬煮杨梅水,第二日便带到东林乡去卖,每日也就能买个三四十杯的样子。

  但因为见着有人想直接买杨梅的,所以顾冉自然是也准备好了杨梅果子,直接卖二十文钱一小堆——她手头上没有称,就这么散卖了。

  因为杨梅果子,又大又圆又甜——那当然,是寻常人一般不敢进的瘴气林里头生长出来的,天生天养,实在长得好看。

  这么一卖,除了每日一百多文钱的杨梅冰水进项,那杨梅果子也能有个二百文钱左右的收入。

  如此大赚了又三日后,顾冉发现,自家储存起来的白糖用完了!

  第46章

  没糖, 那煮出来的杨梅水可不够甜。

  所以顾冉不得不歇息一日,停了营生,打算抽空去县城一趟,多买些白糖回来, 顺便将已经鞣制好的两张皮毛带到县城里头去卖。

  她这些天在东林乡卖杨梅饮子, 已经打听过在东林乡集市里收皮子的货商出的价钱, 又问过在集市上卖皮草山物的商贩价钱, 才知晓那些拿山物皮子来东林乡卖的山民,其实也就是贪图方便就近成交的。

  但也因为如此,所以那货商跟商贩收货的价钱都压得比县城的收买行要低。

  如果皮子是好的, 想多赚几个钱银, 那还是拿去县城的皮毛货行里头来得划算。

  恰好顾冉要去县城, 所以她就打算直接带县城去卖,看看能卖上多少钱银。

  而既然都顺便,她昨儿下晌摘回来的杨梅果子自然也一并带县城卖去。

  就这样,顾冉揣着一两多的钱银, 第二次坐船来到了永昌县。

  因为要卖掉自己带来的一竹筐杨梅, 所以顾冉没有直接进城,而是像在东林乡一般,找了个地儿就地卸下竹筐, 就直接叫卖,结果招惹来了两位官差。

  原来县城不比东林乡,东林乡那渡口的集市, 随人进出, 都不收摊位费, 可在县城不行。

  在县城这码头处卖东西,占地儿无论大小, 都得交摊位费。

  就一竹筐一个人的位置,顾冉就得交五文钱。

  不过人家收钱银也是有道理的,毕竟县城比东林乡繁华多了,人多,意味着主顾也多,那赚得就更多了。

  瞧见热热闹闹挑着担子叫卖了饮子小贩,顾冉不由得就眼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