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年代文之走无常第16节(1 / 2)





  叶知秋跟蓝海生平日里没少给牛大爷东西,牛家二嫂子就算不拿好处都会给他们做的,更何况叶知秋还给了一对儿大红枕巾,可是好东西。

  所以,牛家二嫂子就领着小闺女在炕上做门帘子,至于那些脏衣服啥的,等牛老二回来,去河沟里洗澡的时候顺手揉吧两把就得了。

  这样的情况,若是在别家,老婆婆可能都得跳脚骂懒婆娘,但牛婶子绝对不会,用她的话就是,人家两口子的事情我跟着参合啥?

  人家有本事让老爷们心甘情愿给干活,那是驭夫有道,总比管不住老爷们,让老爷们不学好的强吧?

  所以,牛家二嫂子很快就把铁柱昨晚上换下来的衣裳给拿出来了,连着肚兜都给拿来了。

  就在大队长那边儿已经得到两个大队的确切回复,出事儿的时候,村子里确实有陌生人进入,一个跟饮马河大队一样的,是修锅匠,还有一个是说是市里废品站下派任务,收破烂还有牙膏皮的。

  蓝海生心里已经有了个大概的想法,就要让闻了两个孩子气味儿的火龙带着他去找线索的时候,刚刚分开去知青点的田甜大喊道:“蓝海生,等一下,我们知青点儿的两个女生也不见了。”

  村里的人,跟知青点稍微有点儿井水不犯河水的意思,一般互相是不参合的,知青看不起老农,觉得他们满身土气没文化,是个大老粗。

  同样的,人家村里人也看不上这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知青,一个个干不了活就能瞎矫情,分占他们的粮食还一脸高傲,都什么玩意儿啊?

  要不,你们就跟人家蓝海生跟叶知秋那样,也不指望你给村里找关系也弄来拖拉机,只要像人家那样,家里给钱给票,压根不指着工分吃饭,不占用村里的口粮就行。

  但你这吃着人家村里的口粮,哄着人家村里的小伙子大姑娘的给你抗劳力,转身就变个嘴脸嫌弃人家,谁也不是傻子,愿意可着你来占便宜。

  所以,后来,大队长约束了村民,说的明白,谁要是愿意傻了吧唧的去舔人家屁股,被骗啥的,别往大队部找。

  这话也同样对知青有效,要么就自觉离村里的男人女人远远的,否则想一边儿占便宜,一边儿吊着人,那之后被人给算计还是咋的,就是自己兜着,不行就直接去知青办找人,村里一概不管。

  村里有什么事情需要通知知青的,大队长会要么在大喇叭里直接说,要么就是直接面对面跟知青点的负责人,也就是班长陈诚还有班副冯雪,事情面对面交代。

  要是谁去帮着给传话,不管说是大队长还是会计还是谁,反正这话肯定都是假的,不看到大队长本人,你要是信了传话的,那你就找传话的说去,人大队长可不认。

  也是因为这样,饮马河大队的,也有知青嫁娶了村民,但除了两个自作自受的,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的,剩下的都是自愿的。

  虽然这里有的就是因为实在干不动农活,又没有家里的支援,坚持不下去,所以就干脆找了个家境殷实,为人老实的将就着过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两厢情愿,各自认可的结果,谁也不好说啥。

  只是,同样的,饮马河大队的知青对饮马河归属感也不强,他们知道自己就是过客,是被村子排斥又不得不默认,就跟身上的粉瘤一样的存在。

  因此,村里的事情,只要不是跟他们知青点有关的,他们都是能避就避,绝对不会轻易参合,即便是因为蓝海生跟叶知秋,所以跟部分村民关系还不错的田甜,也会尽量避开,省的被整个知青点排挤。

  田甜自认自己没有蓝海生跟叶知秋的强大,人家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还从一开始就直接跟知青点的人拉开距离。

  可是田甜不行,她觉得自己真的面对不了来自所有人的排挤,所以,她找了个借口就先回了知青点的宿舍。

  村里丢孩子的事情,知青点的人比田甜更先知道的,只是他们知道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过去也不受重视,有那功夫还不如在知青点里好好歇歇呢,下午还得上工呢。

  田甜回知青点儿的时候,见大家有的已经开始歇着了,有的还在八卦村里的事情,猜测到底是不是真有拍花子的来了。

  虽然田甜自己也喜欢八卦,但她真的不喜欢这样的事情上,还带着些看热闹的兴奋劲儿来八卦的,就想要直接回屋躺一会儿。

  但她突然想起来早上拜托班副冯雪回来的时候,顺路去妇女主任石红那边儿帮着取回来卫生纸,石红的小女儿程桂花初中毕业之后,托关系去了造纸厂做学徒工,村里人或知青,有想买卫生纸的就会去找石红。

  程桂花能弄到一些卷纸的边角料,就是正好赶到了料头子,剩下的要是往上一卷加就超重,单做一卷还不够,遇上这样的,就会直接给切成单片称斤卖。

  但就是切了单片,还是会有那种边角处不平,不能成规格的,就要选择回炉重造,只是这样一来就会造成资源浪费,最主要的是,再生产的纸就会变得很糟,这就是这年代的再生纸。

  于是,造纸厂就想出来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将回炉再造的费用等计算之后,造纸厂干脆就给职工一项变相福利,就是这些单片,职工购买不要票,边角料要是能买,直接按照废品回收站的废t z报纸的两倍价钱出售,还买十斤多给一斤。

  其实,边角料就是形状不规则,真要是比对,有的比单片还大些呢,虽然还是有很多人家舍不得钱,还是去废品站买旧报纸回来用,但讲究的人家就会给家里的女眷买些来月事的时候用。

  废报纸是三分钱一斤,边角料的卫生纸就是六分钱,而且这个说的是给职工内部福利,外边人是买不到的,所以,让程桂花帮着买的时候,就变成七分钱了,那一分钱就是辛苦费。

  不过,农村月事的时候一般都是用月事带,里面添加草木灰,只有少数的疼女儿的人家才会选择去买这个,所以,程桂花一般都是卖给知青的。

  知青一般都是来自市里,最少也是县城,接受过教育,自然知道生理卫生的重要性,难得有这样便宜还不要票的卫生纸,他们平常买的那种称斤的单片,还得一毛二一斤呢,更不用说正经要凭票据购买的卫生纸,得两毛五一斤。

  一方觉得便宜好用,一方觉得能赚钱,两边儿合作的非常愉快,只是,石红怕有人使坏举报自家小女儿投机倒把,所以,知青点这边谁要是需要手纸,就让专门负责联络的冯雪过去换。

  田甜当时没看到冯雪在院子里,也没太在意,就道:“班副去休息啦?那等她醒再说吧,反正我那还有用的。”

  别人一听就问道:“田知青又缺手纸啦?你这用的也太费了。”

  田甜家庭条件好,也不在乎卫生纸的用量,平常擦手或上个厕所,擤个鼻涕啥的,她都直接扯过来就用,相比于只有月事才舍得用卫生纸的其他人,肯定是费的。

  这话也就是一句顺嘴的闲话,也没人指着田甜回答,她自己就转移话题道:“班副也不知道干啥去了,中午吃饭都没回来。”

  另一个人也道:“不光是班副没回来,就连张旭凤也没回来,这太反常了。”

  张旭凤家里条件不好,好像还是后娘当家,下乡这么长时间,一个包裹也没有收到过,加上也不知道哪根儿筋没对好,死活讨好一个有着三个孩子的鳏夫。

  也不是说人家死了老婆,还有三个孩子,人就不行,但你一个还不到20的花季少女,就这么上杆子的去做人家后妈,卑微的讨好人家的孩子还有刻薄老太太,这就实在让人看不上眼儿了。

  当然,这是人家的私事,跟别人没关系,他们要说的是,因为努力讨好人家孩子跟老太太,上山采点儿蘑菇啥的拿去供销社换钱,立马就变成讨好人家孩子的糖果还有布料红糖什么的,屁颠颠儿的给送过去。

  自己兜里不能说比脸还干净吧,但也是真没啥钱去改善生活,所以,张旭凤每天不管是上工,还是上山又或者去了镇里,饭点儿是一定要赶回来吃饭的。

  叶知秋要是在这儿就会明白,毕竟,这次张旭凤可没有遗产给她拿,自然也就没有充足的钱财让顾峰的老娘看在钱的份儿上主动撮合儿子跟张旭凤,也不会为了生活,帮着劝三个孩子接纳她。

  相反,人家顾老太太挺看不上张旭凤的上杆子的,觉得她贱,不值钱,另外,老太太不是小瞧自家儿子,

  也一直以儿子自豪。

  但毕竟自家孩子都眼瞅着三十了,有着三个拖油瓶不说,因伤退伍之后,虽然平时不大看得出来腿有残疾,可快走的时候多少还是能瞅出有点儿跛脚的,尤其是阴雨天更严重。

  那么,好好的一个大姑娘,又不是缺少父爱想认爹,这么上杆子往儿子身边凑,咋看都不太正常,也不知道她到底是有什么计划。

  想不明白,老太太干脆也不去想,她就看着张旭凤讨好,给她东西她就接着,不给也不要,就那么冷眼儿瞅着,也不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