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046节准备出征





  孔融咬牙切齿、义愤填膺地道:“董卓此人,真乃人面兽心也!此人自率军入京、把持朝政后,废黜少帝、另立献帝只是一个开始,这几个月来,他可以说是倒行逆施、丧尽天良、残暴不仁、无恶不作,其恶行堪称恶贯满盈、罪恶滔天、罪该万死、天怨人怒!少帝已被他弑杀,唐妃、何太后、何太后母亲也遭他毒手,在下葬何太后时,他诡称把何太后与先帝(汉灵帝)合葬,却趁机开启文陵(汉灵帝陵墓),将陵中珍宝盗窃一空!如此寡廉鲜耻、不忠不义之举,当真亘古未闻!不仅如此,他还封自己为丞相(相国),自己给自己‘入朝不拜、剑履上殿’的特权,在朝堂之上横行无忌、为所欲为,这几个月来,他在朝中大肆屠戮忠良,又放纵麾下军士在洛阳城中劫掠富户、抢劫财物、奸淫妇女,致使洛阳全城哀鸿遍野、哭声震天,甚至,他竟派兵攻袭举办集市的良善百姓,欺男霸女、杀人如麻,被害者高达千余人,妇女财物被其分给其麾下军士,不知多少人因此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最为令人发指的是,他竟每夜入宫,夜宿龙床,奸淫妃嫔宫女(被玷污的妃嫔是汉灵帝的,刘辩和刘协还很年幼,自然没有妃嫔)!大汉伦纲算是被他玷污糟蹋殆尽!礼崩乐坏啊!日月无光啊!天子受辱啊!宗庙蒙羞啊!”孔融越说越激动,他眼中含泪,整个人怒发冲冠、杜鹃泣血。孔融既是孔子后人,他自然更加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熏陶,他是非常忠于汉室的,因此,他前期痛恨董卓,后期痛恨曹操,同时自然而然地尊重刘备。

  “董卓,名为丞相、相国,实为国贼!十恶不赦!罪不容诛!”刘备表情愤慨地道,“他既犯下如此天地不容的暴行、兽行,必遭天下人共讨之!”他是汉室宗亲、刘氏后裔,自然更加痛恨董卓祸乱刘氏天下的行为。

  “这厮要是落在我的手里,我非用丈八蛇矛戳他一千个窟窿不可!”张飞声如闷雷地道。

  孔融点点头:“越骑校尉伍孚试图刺杀董卓,可惜功亏一篑,伍孚殉国而死,伍孚之后,骁骑校尉曹操也试图刺杀董卓,可惜也功亏一篑,好在,曹操幸免于难,已经只身逃出洛阳,听说,他现在兖州陈留国,散尽家财、聚拢豪杰,准备起兵讨伐董卓。”曹操是豫州沛国谯县人,他被董卓通缉后,他父亲曹嵩携带家中财产从老家豫州沛国樵县逃到兖州陈留国避难,所以,曹操逃出洛阳就直接前去兖州陈留国寻找他父亲曹嵩。——曹操在兖州陈留国起兵后,曹嵩担心万一起事失败必定引火烧身,因此带着小儿子曹德(曹操共有兄弟五人,他是老大),前去局势平静的徐州琅琊郡(诸葛亮的老家)进行避祸。

  刘备也点点头:“我知道这个曹操,此人在平定黄巾之乱中功劳很大,被先帝封为典军校尉,董卓入京后,他投靠了董卓,被董卓封为骁骑校尉,我以为他是助纣为虐、甘当鹰犬,没想到,他其实是卧薪尝胆、隐忍蛰伏。曹操跟伍孚一样,都是真正的大汉忠良,真英雄也!”

  孔明听得在心里暗笑:玄德叔啊,你居然夸曹操是大汉忠良、真英雄?嘿嘿,你一开始看错了曹操,很快,你就会发现自己第二次还是看错了曹操,他既不是趋炎附势的无耻小人,也不是什么大汉忠良、真英雄。曹操已经在陈留国起兵了?既然如此,曹操已经杀了吕伯奢,并且已经说出了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专属名言。哦,还有陈宫,本打算追随曹操的,结果发现曹操不是光明磊落的英雄,而是不择手段的奸雄,于是跟曹操分道扬镳了。

  关羽开口道:“董卓权势滔天且手握重兵,特别是他在吞并丁原和何进、何苗的军队后,其军势更是无人能比,他的西凉军足有十万之众。如此,就算曹操在陈留国聚拢了不少豪杰,也肯定不是董卓的对手。”

  孔明微笑着开口道:“但天下想要诛杀董卓的,可不止曹操一个人。黄巾之乱时,先帝下旨允许各地的刺史、太守、豪强自行组建私军帮助朝廷兵马镇压反贼,如今,各地的刺史、太守、豪强尽皆手握私军并且几乎人人痛恨董卓的暴行,只要有人登高一呼,必然应者云集,各地诸侯聚沙成塔、积少成多,组建起一支在人数、实力上超过西凉军的联军是水到渠成的。”

  刘备眼前一亮:“言之有理,只是……曹操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吗?”

  孔明微笑道:“曹操的号召力还差点,但有个人绝对足够。”

  “谁?”孔融和刘备一起问道。

  孔明故意打哑谜:“此人乃名门之后,其家族号称‘四世三公’,家中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名望和影响力都极高。”

  孔融和刘备立刻猜到是谁了,两人一起脱口而出:“袁绍!”

  刘备点头:“此事确实非袁绍不可。听闻,袁绍在洛阳时曾与董卓针锋相对、拔剑相向,二人互相憎恶但又互相忌惮,后来,袁绍逃出洛阳,董卓本打算通缉袁绍的,但忌惮袁家的名望和影响力,便改为拉拢和安抚袁绍,委任袁绍为冀州渤海郡太守,又把袁绍封为邟乡侯。对了,还有袁术。袁术跟袁绍一样不服董卓、逃离洛阳,但董卓也是拉拢和安抚袁术,委任袁术为荆州南阳郡太守。袁家不愧是天下第一名门,连董卓都不敢轻动。”

  孔明点头:“曹操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的名望和号召力都不够,因此,他肯定联系袁绍,请袁绍举起讨贼大旗,袁绍必然同意,两人会传檄天下,呼吁各路诸侯加入讨贼联军。”说着,孔明故意地看了看孔融和刘备,“父亲、玄德叔,倘若袁绍和曹操邀请我们加入讨贼联军,我们要不要加入?”

  “这还用说?”孔融激动地道,“为国除贼,义不容辞!”

  “文举公所言甚是!”刘备同样激动不已,“哪怕袁绍、曹操不邀请我们,我们也要前去!诛杀国贼董卓!拯救社稷苍生!”

  “大哥说得好!”张飞大声喝彩道,“到时候,我来打先锋!定把董卓那厮一矛刺于马下!”

  孔明笑了:“父亲和玄德叔真是大义凛然,不错,我们必须这么做!”他在心里仰天感慨:老子苦等了这么久,继平定黄巾之乱后,第二场重头戏终于来了!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

  送走刘关张时,孔融似乎想到了什么,他看向孔明:“明儿,如果当初我没有听从你的,坚持在朝中为官,如今,恐怕我们全家都会陷入董卓的魔掌,你……”他用一种惊疑不定并且带着畏惧的目光看着孔明,“你难道当初就预料到董卓会率军入京、把持朝政?所以,你才力劝我前往地方为官并且把我们孔家在洛阳的宗族人丁尽数迁至鲁县老家?”

  孔明笑了笑:“父亲,您想多了。”他飘然而去,留下孔融在原地用望而生畏的目光看着他的背影。

  大风起兮云飞扬,时间慢慢地进入了西元190年(农历庚午年、东汉初平元年),一场惊天动地的狂澜巨浪正式席卷了整个大汉天下。

  曹操自刺董失败、逃出洛阳后,在兖州陈留国举兵讨董,不但自身散尽家财(曹家也是巨富大户),还得到陈留国本地巨富卫兹(卫弘)的鼎力资助,财力雄厚,因此而聚拢近万豪杰义士,打造兵器军械、置办衣甲旗幡、购买战马粮草,同时,曹操又草拟了一道矫诏(伪造的圣旨),谎称是他在逃出洛阳前被汉献帝暗中授予的,快马送给渤海郡太守袁绍,让“德高望重、名满天下”的袁绍当这个“出头鸟”。

  袁绍心知肚明曹操送来的“圣旨”是假的,但他很乐意当这个注定受益无穷的“出头鸟”,因此“慨然受命”,继而跟曹操一样聚拢豪杰义士、举兵讨董。袁绍的名望、声望、号召力、影响力都大大地超过曹操,他振臂一呼,立刻应者云集。不多时,袁绍便率领麾下文武官将上百员引兵三万,离开冀州渤海郡,前往兖州陈留国与曹操会师。曹操随之草拟了一份讨董檄文传告天下,誊写数十份,送往四方各州各郡,号召天下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檄文道——

  “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操等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鲁国自然也收到了一份曹操派人送过来的这讨董檄文。

  “好!好!好!”官署正堂里,孔融激动万分地看着手里的讨董檄文,同在现场的刘备、关羽、张飞也是激动不已:“终于来了!”

  刘备看向也在现场的孔明,忍不住感慨:“孔明贤侄不愧是天人神童!一切正如你所料!袁绍、曹操果然号召天下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了!”

  孔融看向刘备:“玄德意下如何?”

  张飞早就按捺不住了,他火急火燎地道:“孔国相,还有什么好商议的?我们先前不是已经说好了吗?只要讨董檄文一到,我们也即刻出兵!我的丈八蛇矛早就迫不及待地想一矛刺死董卓那个国贼了!”

  刘备神色凛然,语气斩钉截铁:“文举公,备也是此意,正如你先前说过的,为国除贼,义不容辞!”

  孔融表情肃然地点点头:“既如此,事不宜迟!立刻召集文武,大堂议事!”

  两个多小时后,鲁国的众军政高层从鲁国各县一起赶到鲁县,齐聚一堂。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鲁国可以说是人才济济,除了国相孔融、国傅刘备二人,武有宗宝、武安国、关羽、张飞、典韦、太史慈、臧霸、褚燕、管亥、臧洪一干将领,文有王脩(王修)、郑玄、邴原、彭璆、王烈、孙邵、是仪、左承祖、刘义逊、王子法、刘孔慈等文士——这些文士大多是孔融的好友。另外,鲁国这几年在孔融、刘备的治理下可谓一片太平,加上连续几年都是风调雨顺,没有遭到水旱瘟蝗等天灾,确实是民众安居乐业,官库中钱粮积攒丰足。

  大堂上,孔融高举着曹操派人送来的讨董檄文,慷慨激昂地道:“国贼乱政、国难当头,天子受辱、社稷倒悬,我等既为大汉之臣,世受国恩、世食汉禄,自当以死报国、为国除贼!”

  现场众人一起轰然应道:“愿与国相一起讨贼报国!”

  孔明看了一下现场众人,发现文官尽皆神色忧郁感慨,武将则尽皆表情兴奋激动,这也难怪,武将只有在乱世中、战场上才能建功立业。这些武夫听闻又要打仗了,自然摩拳擦掌。

  “明儿,”孔融开口道,“你有什么提议吗?”

  所有人都看向孔明,此时,鲁国高层已经无人不知“孔少公子是神童”。孔明笑道:“父亲,这场吊民伐罪的讨董之战,我们肯定是要参加的,但我们也不能不顾我们的老家,如果我们倾巢出动,有人趁机端了我们的老家,怎么办?我建议,我军二十个营可出动十五个营,留五个营守卫老家。”鲁军此时的部队编制既保有此时的风格又带有一点后世的风格,以“营”为主单位,两万余鲁军合计二十个营,一个营约一千名士卒,分为步兵营、骑兵营、弓弩营、器械营、运输营等。

  孔融点点头:“言之有理。”他扫视一下众人,吩咐道,“叔治(王脩表字)、霸候,我等前去讨贼,鲁国就托付给你们二人了,一定要保得鲁国万无一失。”

  王脩和武安国一起出列,向孔融拱手行礼:“喏!”武安国是孔融的第一心腹武将,王脩则是孔融的第一心腹文官,孔融曾说“如果我落难,任何人都可能不会来救我,但王脩必来”。在辅佐孔融治理鲁国的这几年里,王脩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公正严明,深受鲁国民众爱戴。

  孔明在旁边看了,他心里暗忖:武安国不参加讨董之战了?这就跟书上记载的不一样了,如此说来,武安国也不会碰到吕布了(其实,此时的武安国就算参加讨董之战,孔明也肯定不会让他出战吕布的),对他也是好事,看来,因为我,越来越多的人和事都被改变命运和轨迹了。鲁军此时人才众多,孔融派他最信任的王脩和武安国留守鲁国,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留守鲁国的人再加上子源大哥吧!”孔明提议道,武安国有勇少谋,王脩毕竟是文官,臧洪虽然武力不是特别强,但智勇双全,军事素质高超(毕竟他在历史上可是坚守孤城对抗袁绍大军一年之久的),统领军事政务、守卫一方之地正是他擅长的。

  “好。”孔融颔首,“子源,你也留守鲁国吧!叔治、霸候都受你差遣。”

  臧洪出列,向孔融、孔明拱手行礼:“喏!”

  敲定此事后,孔融一锤定音:“诸位立即各回本部,集结兵马,准备兵器、军械、粮草,三日后,誓师出征,讨伐董卓!”他意气风发地大手一挥。

  “喏!”众人再次一起轰然应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