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四十八章伯鲁格(2 / 2)


  这场战争在西线进入了大屠杀的消耗阶段。在东线,俄国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攻势宣告了两大过时的君主国覆灭的开始。贪婪的罗马尼亚参战了,在阳光下短暂地神气活现了一阵就屈服了。这场战争中最大的海上交战——日德兰海战以不分胜负告结束。封锁的压力把同盟国周围的包围圈缩得更紧了。一些领导人下台了。从俄罗斯草原到(英国)科次富德的陋室,许多家庭的男人只存在于人们的回忆之中;仇恨加深了。

  随着历史上最大的两个战役——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集结了几个大国的力量,1916年战争的钟摆从东线又摆回了西线。

  在战争的头几年,协约国之间几乎没有战略协同;它们之间长期存在着相互冲突的目的和猜疑,不同的政治野心和互不信任。1915年12月,凭借霞飞的崇高威望,协约国首次企图改善联盟作战的计划工作。法国、英国、比利时、意大利、俄国,甚至日本的代表相聚一堂,共同讨论了未来的行动,并且原则上同意 1916年在意大利战线以及东欧、西欧战线同时发动进攻。

  德国已经看到了接下来战事的更加艰难,故而,他急于寻找一个强大的盟友。

  他不需要中国维持与他们之间的正常贸易,他只需要中国向沙俄发起进攻,打通中亚通道,决胜于美索不达米亚,从而使得东线与南线外围战场得到缓解。

  只是,德国手中已经没有太多的筹码。

  李安生答应了伯鲁格,或许中国可以不出兵,但是,可以挑动沙俄的内乱。

  沙俄目前已经是油尽灯枯的格局,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

  此时在东线,与血腥屠杀的阵地战不同,则是另一派景象。这里领土开阔,很难建立稳定的战线,相形之下,更具有运动战的特色。

  曾经,欧洲大国对俄国这个庞然大物多少都怀有几分敬畏。俄国疆域之辽阔,兵员之丰富,在欧洲无与伦比。沙俄击败拿破仑的事迹,也依旧刻在所有欧洲将领的心头。德国人将沙俄军队尊称为“欧洲压路机”。这个压路机虽然在克里米亚、日俄战争中两次失手,但大家还是忍不住害怕它。

  从数字上看,俄国军队的力量确实相当骇人。战争期间,俄国共动员了1300万军队,在全部参战国里名列榜首。

  只是,战争进行到现在,沙俄的种种弊病暴露无遗。

  伯鲁格并不清楚,其实沙俄已经没有多大的战争潜力,后勤系统效率低下得骇人听闻。一出国境,粮食补给就会马上出现危机。装备之坏,更超过后勤之恶劣。有些军团里,俄国士兵不得不三个人共用一条步枪。

  一个俄国士兵对英国记者说:“我们除了胸膛外,一无所有。”哥萨克骑兵则已经堕落得跟土匪相差无几。指挥官的素质则和士兵装备一样低劣,似乎是在三个人合用一个脑子。第二军团里,参谋们没有地图,只有罗盘。这些手拿罗盘做参谋的优秀人士里,有一位不过是个巧克力糖厂的小职员。他之所以能做参谋,就是因为他会画漫画。就是这样的人,聚在一起,凑合着给军团做参谋。

  虽然没有拉斯普京祸国殃民,但是,由于一场中俄战争给沙俄带来的摧残,沙俄早早的,在1916年初就已经支持不下去了。

  所以,李安生所说的,在沙俄内部发动革命,扶持沙俄的革命党给沙俄致命一击,已经到了时候。

  一战最大的改变,就是沙俄,这些都要拜李安生所赐。

  一场中俄战争给沙俄带来的无尽创伤,到现在,终于一下子全部暴露出来,仿佛之前全是回光返照一般。

  如果现在就能解决东线,想必,这次的世界大战,将会出现最大的变数。

  不用李安生派军队干预,一战的进程从中俄战争落幕的那一刻,就注定要改变。

  伯鲁格并没有因为没有完成国内的托付而灰心丧气,他选择了等待,等待沙俄发生巨变。

  李安生并没有向他吐露太多,但还是隐隐的指出了目前沙俄的主要革命领袖们与中国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这让伯鲁格欣喜若狂,他选择了等待,如果真的是像李安生所说的,沙俄革命党人已经壮大到了一定的境界,那么,他不妨拭目以待。

  本来他打算是在访问中国之后紧急赶往南美的,希望能够拉拢南美的一两个国家加入同盟国,如此的饥不择食,让他自己也知道羞愧,故而,暂时留下来倒是个很好的借口。

  1916年2月,以高尔夫兄弟为首的革命党人率先发难,在新西伯利亚发动了起义,并且迅速的攻占了铁路沿线的几大城市,吸收了大量的铁路工人与矿工入伍。

  就像滚雪球一样,实力不断的壮大,然后,冲往乌拉尔山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