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聊斋]家住兰若寺_237





  “小娃娃不错,像你当年小小年纪为挣钱养家挖空心思的模样。”姥姥也赞了一句,笑眯眯满脸慈爱地摸摸柳青玉脑袋。

  柳青玉:“……”

  他当年可做不出这样的事。

  配种,真亏那孩子想得出来。

  不过……如果当年燎原酒酿造不成,兰若寺改成养猪起家,他当年小脾气那般皮,好像……似乎……可能真做得出来。

  想着,柳青玉不由低了低头,心虚轻咳。

  第125章

  柳青玉一众回到园子添酒重开宴,不多时,京都城中其他各处,无论布衣平民还是达官显贵,络绎不绝地赶到。

  不仅柳青玉家宅所在的小巷,就连附近的大街,凡是能站个人的空处,都让赶来的后来者们堵得水泄不通。

  然此时柳青玉以及一干仙、鬼皆已入内,留在外面的只剩下些流连不去的普通人。后来的跟他们一打听,纷纷知晓柳青玉师长好友遍及三界,为其仗义出头的事迹。

  甫一听罢,迟来的人们满心震撼,浑身血液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恨不得自个儿便是人们口中的柳郎君,同一众仙、鬼茶余饭后把酒言欢,谈笑风生。

  然,臆想终归是虚幻一场。

  事实上,他们不光不是人们口中风采倾世的柳青玉,而且因为他们自个儿脚慢晚到,甚至无缘一睹鬼神畏畏、仙人风姿。

  思及此,众人思绪回归现实,不由气得捶胸跺足。

  即便知道鬼、仙均于柳宅之内给柳青玉庆贺生辰,他们亦不敢冒昧敲门打搅。

  于是只得争抢着踩在高处拉脖子踮脚,眼巴巴朝墙内张望,心存侥幸之念,盼着哪位仙人的身影偶然掠过,哪怕仅是一刹那也好。

  结果盼到脚疼脖子酸了,还是没有哪个走动经过。

  也不知是否倾听到外面人失落的心声,不大一会儿,袅袅仙乐悠悠飘过墙头,温柔落在众人耳边。

  这一刻,街巷之间的喧闹之音尽数消失,所有人一致闭上双目,侧耳专注倾听。

  笛声落,筝音起。

  箜篌远,琵琶语。

  琴瑟相和,笙箫相绕。

  丝竹声声,仙乐盈空。

  一仙接着一仙,一曲接着一曲,不知不觉间人们心中各种浮躁情绪尽去,嘴角上扬,勾勒出一抹恬然微笑。

  于是出现了以下奇特的一幅画卷。

  三街六巷,廊桥河道……数以万计的人静站不动,脸上荡漾开暖暖微笑,眉宇安适,神态一派无忧恬静。

  后来在场诸人每每回忆今日一幕,皆以为荣。

  京都几十位名家画师甚至为此联手,画下了长达千米的长卷画作,被后人选为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不过那都是后来之事了。

  接着说眼下的,待到人们脱离仙乐带来的仿似入定开悟之状态,睁开双目,方觉察到不知何时天色已然暗下。

  明月高悬,星河点点,整座柳宅寂然无声。

  原来早已客散筵空,而他们闻仙乐好梦一场,竟在此静站了半天不知。

  人们默默望了一眼柳青玉住宅,不愿扰他好眠,放轻脚步踏上归途。纵然双腿因久站不动又麻又疼,他们却丝毫不觉酸麻痛苦,反觉满心舒畅,说不出的欢喜。

  次日,当人们再度寻来柳青玉住处,却发现早已人去宅空。书院不见柳青玉去,京城每一寸地上也找不到他与家中数目众多之佳人身影。

  而如果柳青玉拖家带口一大拨人出城不可能连守城门的都没瞧见,最终人们只能得出他们被仙人带离的结论。

  百姓们大失所望之下,将长在柳宅墙根下的野花野草全数拔走,视为吉祥之物带回家中栽种,抢不到花草的便捡宅子里飘出来的落叶花瓣,再不然就是抓一把泥土,总而言之,就是不能空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