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92节(1 / 2)





  肖潼:“你知道,当今皇上早在幼年,就被分封到了建昌府一带,远离京师,要不是先帝晚年斗的太厉害,搞得几败俱伤,也不会有他来继位的一天。而皇上在建昌府做王爷时,十四岁便成亲了——其实这场成亲并非是因为时候到了,而是有人提前察觉到,很有可能这位遥远年幼的闲散王爷,很有可能要捡漏。”

  俞星城:“当时便是这位皇后?是发妻?”

  肖潼:“发妻才有时候恨得深啊。皇后姓郑,那时候也才十三岁,但其父当时可是吏部左侍郎,说是跟你平级,但咱们都知道,吏部左侍郎熬上十年就是进内阁的路。而且,郑是江南大姓,皇后的母家……姓吕。跟如今的吕阁老家不是一支,但就跟你和俞家的关系一样。而且吕家的根基是在江南,京师的才是分支。”

  俞星城:“皇上与皇后关系不睦,是因为这些事儿?”

  肖潼:“应该不止,你也看得出来,皇上幼年其实是放养大的,见过不少事儿,甚至他十二三岁还偷跑出去乘船跟人杀海盗;因为被敲诈而流落还被卖进金矿过——皇上就是天生的性子野。但郑皇后不是,她仿佛打小就知道自个儿要来实现抱负的,小小年纪,连自己该生几个孩子都心里计划过。”

  众人随着太子离开这间有蒸汽机的屋子,顺着雕诗的石壁往前走,肖潼也怕旁人听见,不得不简短道:“反正俩人从小就斗的很凶,更别提圆房了。”

  俞星城掰着手指头算:“皇上是多少岁继位的……?”

  肖潼:“十七八岁吧。那时候已经斗的很厉害,听说在王府都互不见面,京师一乱,宫内死了太多人,杀的一时都无人继位。当时郑皇后父亲已入内阁,就立刻与当时的阁老商议,立当今皇上为圣,即刻入京。而,当然这只是传言……说郑皇后就在前往京师的车驾上,又是找悍奴帮忙,又是锁了车门……”

  俞星城一时还没理解,肖潼抿了一下嘴:“郑皇后到了京师,就立刻有喜了。”

  ……郑皇后在路上强了当今崇奉帝?!

  不过想来,当时的皇上完全就是个被人摆布的傀儡,郑皇后想要控制他,他也很难反抗。以皇上如今的性格,再加上俩人旧日已经有些看不顺眼,这不恨不气就怪了。

  皇后为什么着急要怀孕,是否为了让自己的父亲能够在内阁迅速掌权?

  亦或是这也是内阁计划的一环——反正肚子里有一个了,如果这个崇奉帝不听话,那就等孩子长大了,再让他“病死”,让幼帝继位。

  俞星城这样一想,就觉得离谱了。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厅,往往依附皇帝,什么时候能有这样大的权力了?这是因为皇权斗争一时的结果,还是说官员与内阁权力日渐膨胀了?

  肖潼道:“可惜,孩子生下来,皇帝也并不想见,他每日只喜欢与一同长起来的妹妹见面。也就是宁祯长公主。郑皇后听到有皇帝与长公主之间的传闻,难以入耳,便想办法让长公主令立府,甚至给她安排了婚事。因此宁祯长公主就很难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哥哥频繁见面了。唉,有些细节,现在说出来就是几句话,但细想,当时应该有多少不甘和痛苦。”

  俞星城:“我听说长公主有过三任丈夫,显然第一任就是郑皇后给她塞的了。应该不会幸福吧。”

  肖潼投来一个眼神,俞星城大概也知道了。

  肖潼:“当今皇上能有今日,与他的隐忍胆大等等,都有关系,但他更像是有一些寻常皇帝根本就不会有的想法。所以才有的日后惊涛骇浪一样的反扑,让当时活着的人没一个预料的到。不过在反扑之前,有一个现在已经不能说名字的人,是如今宫中最无法忽视的幽魂。”

  俞星城似乎能猜到了:“……是不是皇上,找到了一个真正的爱人。”

  肖潼微微点头:“那人早已不能提,幸而姓氏普遍,我就单说一个李字吧。李氏是宁祯长公主母家的远亲,长公主到达京师以后,李氏与她同年,便时常来往,二人情谊颇深。长公主婚姻不幸,甚至遭受虐待时,也是李氏一直偷偷帮她。而有一次长公主小产,甚至在府中昏迷而无人照料,李氏也被挡在门外。她竟穿上她兄长的侍卫戎装,易容为男子溜进宫去,想要向皇帝通报此事。”

  俞星城惊讶:“那时候宫中怕都是郑皇后的天下,她也真的敢?”

  肖潼:“原因自是不知,或许李氏与长公主是真的情同姐妹,或许她们有着更深的惺惺相惜,不想看到长公主因小产而死。而她当时也是慧眼识人,进宫后竟找到了孔元节。孔元节是当年建昌王府时候,当今皇上的大伴,皇上携他进宫,孔元节却被安排去做粗使杂活,根本见不到皇上。当时李氏只是碰巧遇见了孔元节,赌了一把,却赌对了,孔元节豁了命,想尽办法趁着宫中交班不备,撒了无数的谎,才连夜带着李氏见到了皇上。”

  俞星城感叹:“皇上应该是无论如何,也要保住长公主的命吧。”

  肖潼点头:“那时候大闹了一场,现在只能听到一些传言里夸张的描述,说皇帝如何要杀郑皇后,说如何杀出一条血路出宫。但可信可不信,总之长公主活下来了,李氏也与皇上结识了。皇上确实钟爱李氏,甚至说痴狂也说不定。却又不敢让她入宫,怕自个儿前路未知的命运,会牵连这个女人。”

  “但李氏肯入宫,她愿意往刀山火海里迈,只因为她当自己进宫通报时早就做好了死的打算,但或许跟皇帝当时惊鸿一瞥般打了个照面,心又活了。从李氏入宫开始,才有了皇帝和整个朝堂斗的那些年。”

  作者有话要说:  只是粗略一讲皇帝当年往事,后头可能还会细讲其中一部分。

  总之,作为一个被野心生猛,相看生厌的皇后强|奸过的皇帝,实惨。

  第206章 薪火

  俞星城听得摸了摸手臂上的汗毛:“皇后竟然是这样的狠人, 怕是连她十三岁嫁给当时还是王爷的崇奉帝,她都是欣然前往,甚至把自己对家族和政治的野心, 全都握在手中。”

  肖潼:“不用我说,你大概也能猜到后来的争斗有多么腥风血雨。其实关于李氏的事儿, 我知道的很少, 除了那些上了年纪的官员, 或许没多少人知道。但我只听说,皇上从李氏入宫开始,就坚持举办家宴。所谓的家宴, 就是皇上、长公主与李氏三人, 后来有了皇上与李氏所生的柔喆公主,以及塞利姆亲王与小燕王——”

  俞星城:“等等,柔喆公主?我好像听过这两个字……”

  肖潼声音压得更低, 在众人穿过回廊时,她与俞星城走了另一条旁边的小道:“柔喆公主是李氏之女, 皇上的掌中明珠, 或者说明珠都没法形容。柔喆比小燕王大两岁,打小既有李氏的勇敢, 却也安静聪颖,我甚至怀疑, 若不是柔喆公主与李氏被杀,皇帝甚至愿意将皇位交给她。”

  俞星城:“李氏与柔喆公主被杀, 是皇后做的手脚吗?”

  肖潼摇头:“没人知道。有可能吧, 毕竟她下手最直接。但若真是如此仇恨,为何皇后没死呢?让皇后活着是为了折磨她吗?”

  俞星城也不懂:“我还不太了解皇上的想法。”

  肖潼:“不过李氏与柔喆公主一死,宫中就再也没有孩子诞生了。不知道是龙体有损。”

  俞星城接口:“亦或是……皇帝不愿意背叛那段感情。”

  肖潼幽幽叹气:“可这样很不利, 宫中活着的只有皇后的孩子了,先帝时期的斗争,也使得宫外没有什么藩王,皇帝要是不选皇后的孩子,就只能选择侄子的小燕王了。”

  俞星城心头也沉甸甸的:“只是小燕王提及过这家宴,本来只像是两个在黑暗中抱团的兄妹的约定,后来终于陆陆续续有人加入了这个家庭。不论是李氏,还是孩子,亦或是被皇上当做兄弟般的塞利姆亲王,以及被他宠爱的小燕王。这家宴一定是在某个时期,是热热闹闹的,把那个紫禁城变成了真正的家。”

  肖潼:“……但那个时期已经过去了,那个家宴只剩下三个人了。却坚持着一定要只有他们三个团聚着。”

  俞星城也叹息:“或许这也是皇上珍视小燕王的理由。这个家的孩子和希望只剩下这一个了。”

  两个围着火堆的年少兄妹,在寒风骤雪中,终于有几个与他们心贴心的人出现,加入抱团取暖的行列。孩子们也渐渐出现,带来欢笑与希望,大人们也向风雪中征战,带来了胜利的消息,带来了热腾的美酒。

  在小燕王小时候,是这火堆旁人最多全的时候,也是第一次大败英军——大明最蓬勃的时候。

  而渐渐地,有人离开,兄妹老去,火愈发黯淡,风雪愈发寒骤。只剩下唯一的孩子——小燕王,他却也在曾经充满了误解与失望。但皇上和长公主却仍然努力的伸出手臂护住这团火,护住唯一的孩子,护住大明即将的黎明与转机。

  小燕王回来之后,似乎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母亲和舅舅在做什么,似乎终于忘却了误会,摒弃了怀疑,投入了他们的怀抱。

  而风雪之中遥望着这团火和他们的人该怎么想呢?

  他们终于要绕到平日授课所用的教室了,俞星城看着前头为众人引路的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