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4节(1 / 2)





  只是历史上, 拜伦虽然是知名诗人,是参与希腊民族起义的英雄,但他并不是在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军官。

  他在军事上的表现, 与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无法相比的。大家更多的记得的是《唐璜》,是那些有缺点却叛逆、高傲与不屈的小说主角, 而不是他本身的军事成就。

  但在这个世界中, 他却成为了声名赫赫的年轻将领, 甚至有人能把他跟拿破仑相提并论了……

  一定是他的人生经历中也出了许多变动,改变了他的未来。或许这位因淋雨风寒而在24岁溘然长逝的浪漫诗人,或许在这个时代, 反而会更加长命, 更加光彩夺目。

  俞星城当时并没有多想,他们路途中有大量从埃及去往伊斯坦布尔的商船护卫,就算遇上了海盗, 怕也是袭击不到他们的船只。

  阿里在甲板上,跟她讲述着这些来往商船的标志, 那些蓝底金鹰的标志是拿破仑王朝的代表, 而崭新的米字旗是代表着大不列颠,还有奥斯曼治下诸国的绿色新月, 看起西班牙红黄国徽则挂在许多看起来老旧的船只上,更夹杂有许多复杂的海贸有限公司的旗帜与招牌。从这短短一路, 观察那些水手、船只与旗帜,就是纵观如今整个地中海沿岸的兴衰。

  不过他们还真的没遇到拜伦手下的那些海盗们, 或许是希腊内陆战事吃紧, 让他们没有余力再在海上劫掠了。

  阿里感慨道:“在去年的时候,还没那么多法国的船只,可现在拿破仑回来了, 法国人全都扬眉吐气了。很多人都提防,特别是西班牙,唯恐拿破仑再次来进攻。”

  俞星城转过脸去:“但拿破仑有动作了吗?”

  阿里:“令人惊奇的——没有。他表现的极其温顺,最早在他刚刚登基回朝后,周边的神圣罗马帝国下的众多国家曾经与英国联手,与他交战过一次。他十分漂亮的打赢了那场仗,却并未再侵略周边各国。拿破仑这头狮子就像是想要小憩一番,英国本想趁着他小憩,向法国再次开战——却没料到,法国周边那群不成器的小国,在发现自己还能苟活,还能和拿破仑共存之后,就抱着侥幸心理,不愿意再开战了。”

  俞星城勾了勾嘴角:“也不止吧,英国海外受挫,沙俄与奥斯曼开战,奥地利与德意志内患不断,没人愿意豁出命跟拿破仑再打一次仗。更何况从以前的历史来看,拿破仑胜率极高。”

  阿里没想到她一个远东官员,也懂得爱琴海周边的政治,点头道:“现在就是这么胶着。但如果谁先有动作,战争就必定会迅速爆发。”

  俞星城手撑着栏杆,看向远处船只来往的海面,这里的兴盛与商船,航行了三千年未:“你说导.火.索,会不会就握在我们手里。”

  ……

  在俞星城他们到达伊斯坦布尔之前,没人能想象到这是一座如此美丽、兴盛且活力的城市。

  毕竟奥斯曼帝国的名声,仿佛都给人腐朽陈旧之感,总会想到一个在黄沙荒漠中,满是清真寺的凋敝城市——

  现在她才知道,伊斯坦布尔跨越三湾两峡,海面碧蓝,红顶石楼与清真寺紧密拥着海岸,海鸥穿过茂密森林的上空,跨越海峡的钢铁大桥上甚至有蒸汽机的吊索,在钟声中按时拉起,游轮与商船再海峡中来往。城市里大片的石板街道与煤气灯,整洁宽阔,就是在伦敦或新约克也见不到这样的道路。大大小小的浮空飞艇或是播报着广告,或是悬挂着古兰经箴言,密集的漂浮在城市上空。

  他们进入城市后,更是看到一些身穿红裤子黑马甲的市政人员拿长杆在点亮煤气灯;孩童或女人们戴着白色头巾在街头贩卖报纸、牛奶或鲜花;还有一些陶瓷外壳的蒸汽人偶,一边响着八音盒音乐,一边晃动挥舞着手里的招牌。

  当然这里也有埃及那样的沙轨,轨道却不是用来运货,而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悬挂着能坐几十人的缆车,伴随着履带的声响,穿过海峡与洋楼之间。

  作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这三大跨洲帝国的首都的伊斯坦布尔,到处都是历史的痕迹,古老的庙宇,却也能充斥着蒸汽科技,新鲜事物。若抛却伊斯坦布尔这个名字带来的刻板印象,俞星城几乎要觉得这里是先进现代的海滨都市。

  如果说伊斯坦布尔有这样的发展水平,那怪不得大明帝国也想要跟他们联姻合作,来得到技术了。

  俞星城以前总觉得,这个世界的蒸汽文明的发展水平,不过是历史上十九世纪中期的模样。

  看到橄榄山的时候,是第一次震撼。

  看到伊斯坦布尔,就是第二次震撼了。

  如果说橄榄山只是偶然,那伊斯坦布尔绝对是蒸汽文明的中心之一。

  不过这城市中的人群,大多还包着头巾,穿着民族服饰,阔腿裤与短马甲,包头巾与弯刀是他们的时尚。而且明显能感觉到街上的妇女们,似乎在裹裙下穿着某些皮质高跟鞋,或佩戴孔雀羽毛制成的头带——他们自有一套别于欧美各国的审美。

  毕竟在俞星城曾被固化历史观念里,民族服装都是落后且迟早要消失的,西装与洋裙才是先进的代表。甚至还会主动为西装洋裙的普及做辩解——毕竟方便。

  但这会儿她觉得自己要转一转思维了。这些奥斯曼帝国的民族服饰,不一样轻便舒适,一样也可以随着先进文明传承下去吗。

  他们乘坐马车穿过城市街道,到达了奥斯曼帝国的最中心,托普卡帕宫。

  这座王宫就在三湾交汇处的海岬上,可以将目光投向整片爱琴海,皇宫群掩抑在绿树之中,白色大理石的墙壁与灰蓝色屋顶层层叠叠。这座皇宫附近,竟然还有两座沙轨车站,一座军事工程学院,和两个观光港口,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完全没有紫禁城那样的不可接近。

  进入皇宫后,终于远离了外界的熙熙攘攘,阿里对这里熟门熟路,在卫兵与行政长官的引领下,他们一行人被带到宴会厅去,只稍稍等待了一会儿,便由皇帝与皇后亲自接待。

  俞星城都有些吃惊。

  使团刚刚过来就能和皇帝一同用餐,倒也是高规格的待遇了。

  小燕王并没有来过伊斯坦布尔,他也心中有些激动,觉得奥斯曼皇帝的态度,或许会让他们行事更加顺利。

  很快,皇帝与皇后就来到了宴会厅。

  俞星城一看到那皇帝皇后,就和小燕王交换了一个眼神。

  因为这二人太年轻貌美了。

  从伊斯坦布尔的美丽风光,到皇宫外轻松宽容的氛围,以及这俩美人的皇帝夫妇,俞星城以为自己步入了安徒生童话里王子和公主的故事。一切都显得明快,简单。

  皇帝大概三十多岁,由于奥斯曼帝国有大量波兰、希腊出身的后妃,所以他生的十分白皙高大,五官温柔可亲,从神态到肌肤,都柔嫩天真的不像一个男人,不像一个皇帝。他身穿奥斯曼的锦缎上衣与宝石刺绣的天鹅绒披衣,整个人就像是一个被放在华美软垫上婴儿。

  那他身边的皇后,简直就更像是个小鹿,只比他多了几分活泼好动,二十六七岁仍一身粉色衣裙,而且她可能也是欧洲出身,学着英法贵族紧紧束腰,穿着蓬松的裙子与缎面高跟鞋,目光投过来不是在打量他们的神情,而是在打量女官的衣服和头饰。

  俞星城被这俩blingbling,香气扑鼻,瞪着天真大眼睛的玩偶皇帝夫妇,给吓得当时都想扇自己一巴掌。

  奥斯曼帝国这个古老帝国能至今兴盛,可是有多少战争和改革才走过来的,就算现在也没做过什么愚蠢的决定,如今怎么可能就是这么两个玩意儿在当权?!

  皇帝与皇后邀请他们入席吃饭,皇帝为人温柔少话一些,皇后叽叽喳喳的像是小麻雀,依旧是问了一路风土人情,还问了俞星城和肖潼,一些关于东方的丝绸、女人的小脚、宝石和黄金之类的话题。

  一句也没扯到苏伊士运河上。

  埃及总督阿里,一直在喝茶吃饭,对待这两位皇帝夫妇的态度也十分敷衍。

  俞星城心里大概懂了。

  如果奥斯曼帝国真的是这两个洋娃娃在统治,那阿里根本不可能还犹豫是否独立——这样的皇帝根本不可能震慑他。

  那只可能,真正的掌权者还没露面,皇帝夫妇是被打发过来走形式礼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