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1节(2 / 2)


  圣城德里被毁灭,但印度的士兵却终于驻军在德里附近,掌控了恒河流域的全部土地。

  德里城早已成为了一个直径近十八公里的大坑,随着地下水的倒灌,掩盖了焦黑的城市废墟,众多居民化作灰尘,死在城中的人无法被收尸,更别提留下什么,只被掩盖在了黑色水面下。

  水中混合了大量的烟尘,几乎如墨一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黑色的水才是那些死者的遗骸。而德里周围的平原,更是四处布满了烧焦的痕迹,听说就连北部雪山地区,都有许多烟尘覆盖了白雪。

  大批印度百姓前往德里朝拜,印度军队封锁了德里城周围,不许百姓与教徒靠近。而就在封锁距离外,每日聚集了大量在此地跪拜或伏身的百姓,来往人数远超德里的居民。

  木制金制的神像摆满在警戒线之外,地上洒满了鲜花与各色彩粉,赤脚来往的无数百姓沉默的在黑水前流泪或祈祷,他们沾着粉末的彩色脚印布满了黑水之外,遥遥从天上看去,就像是黑水坑洞外,开满了各色鲜花。

  而印度终于爆发了几乎南北所有城市的起义行动,特别是曾经在英国控制下的南方各个城市,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愤怒的百姓揭竿而起,在孟买甚至爆发了杀英警行动——甚至扩散成了屠杀英人的行动。

  在英国军队拼命镇压的同时,印度也开始出现了集体的北逃行动。

  特别是占印度人口八成以上的印度教教徒,几乎是拖家带口不顾一切的要北上前往莫卧儿帝国。

  虽然这也给印度本就脆弱的防线与交通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但显然英国陷入了极其的不利之中。拉克希米其实知道这一切可能是跟“橄榄山”有关,但在俞星城的建议下,她丝毫不提及“橄榄山”的存在,连续发出三封诏令痛斥谴责英国议会与刚刚上任不久的乔治四世。

  甚至在英文版的诏令中讽刺乔治四世,“痴迷瓷器与宝石的同时,这个醉酒成性、流连女人的国王,成为了世界上杀人最多的国王,成为了英国历史上满手鲜血的罪人,是基督教世界里杀人最多的人!听说基督教的上帝在旧约中指引他们屠杀妇女与儿童,看来这位乔治四世成为了上帝屠杀的代言人!”

  此文在大明西厂的协助下,最先登报在法国与普鲁士地区的报纸上,狠狠侮辱了没有实权的乔治四世。可乔治四世虽然无能,却是英国的脸面,谁都可以让英国失败,却不能让英王蒙羞,这是整个大不列颠官员政务的第一要点。

  拉克希米直指说乔治四世昏庸且残忍的指引了这场死亡几十万的屠杀,总要有足够大的人物来给英王背锅。

  有两位在孟加拉国的法国记者,手持去年在万国博览会上才开始发售的最新的达盖尔相机,前往德里废墟,并拍下了一组详细的证据照片。在拿破仑刚上台的时候,正是团结法国民众,污蔑英王的最佳时机,这批珍贵的照片立刻被法国诸大报社选用,以连续六期的头版刊登在报纸首页,法语报纸中全是关于乔治四世召唤恶魔或醉醺醺指挥爆炸的讽刺插图。

  再加上英国作为新教本就在教义上与天主教会有冲突,这里直指英国教会是宗教屠杀,更是让教皇国与罗马教廷划清与英国之间的关系,甚至贬斥英国的独立教会根本就不是“上帝的代言人之一”。

  一时间整个欧洲都因此事炸开了锅,先是当时的英国议会放出消息,说此事与“橄榄山”有关。即有人因为橄榄山的特殊与神秘而转移了注意力,也有人认为“橄榄山”压根就不存在,就算是存在,说不定背后也是英国在操纵而已!

  橄榄山的特殊存在,虽然使得很多人都忘记辱骂英国了,可一直懒政的乔治四世还是要脸的,被指着鼻子辱骂,再加上在印度失去大量雇佣兵、英兵与土地工厂,他也绝对忍不下去,听说白金汉宫都不装修了,天天议会内外骂战此起彼伏,乔四的乡下庄园更是政客来往频繁。

  而关于东印度公司的罪孽更是被频繁翻旧账,虽然翻旧账的这些有话语权的国家,是因为要把这个最大的航海贸易公司拉下水,但举的例子却没有一个是假的。

  比如对孟加拉国的财政操控导致1770年孟加拉□□,三年死亡上百万人。

  比如数年前淡马锡之战中,败于大明海军后,在撤离时于淡马锡放火,导致城市近半被焚毁,五万四千余人死于火灾与撤离扫荡。

  终于,乔治四世在三月宣布,正式取消东印度公司的全部优待与许可证。这家东印度公司在1670年查理二世时,被授予的五大权力被全部收回,这些权利包括不限于自主占领地盘、铸造钱币、指令要塞和军队、结盟和宣战等等——

  这个最大的殖民公司覆灭了。不过这也不是一蹴而就。

  东印度公司跟太多战争有关系,七年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淡马锡战争与这次的印度民族战争……再加上管理全球地盘造成的巨大耗资与经济困难,这个公司已经本来就快走到边缘了。

  但末路的是公司,而不是权力。

  此时,也不过是东印度公司的管理事务,全权交给了英国政府,印度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而已。只是权力在英国内部换了个手罢了。

  这不代表胜利,甚至可能代表英国如果要发动反法战争,就更不愿意对印度这块直辖殖民地放手了。

  但拉克希米那边也是旗开得胜,民心所向,所有人都在鼓动拉克希米尽快发动战争,拉克希米却放满了一些脚步。

  她要开动全面战争,就要先统筹手下纷乱的势力,加强军力,更重要的是……巩固自己的地位。

  四月初,拉克希米宣布,印度皇帝阿巴克二世病逝,她将根据皇帝的遗志继承王位,成为莫卧儿王朝第一位女王。

  作者有话要说:  拉克希米要登基啦!

  第107章 登基

  “很显然, 我们当中的一位女官跟印度女王有了颇为亲近的友谊。”小燕王用羽毛笔随手在纸卷上写着,菱格窗户的纹路与金色阳光照在他有些潦草的字迹上:“给舅舅的回信中,我自然也提及了这些事, 包括跟毁灭德里有关的橄榄山。而在大明之中,与橄榄山接触最多的就是俞星城, 她也在回复朝廷的公文里, 详细书写了一份跟橄榄山有关的陈情。怕是最近, 皇帝舅舅收到的折子里,出自她手的有好几封了。”

  末兰在一旁拿着玻璃墨水瓶,小燕王思忖片刻, 又写道:“不知三哥情况如何?您只字未提反而令我担忧, 若再回信时,说些近况也好。不过,娘还是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若是不愿在家里吃住就进宫去——”

  他写到一半,外头有人叫道:“小燕王, 您还没理好仪容吗?”

  小燕王坐在隔间里, 连忙道:“稍等,这就好了。”

  他一只手勾着靴子蹬进去, 一只手把信纸递给末兰:“还没写完,送信的人什么时候往回走?”

  末兰知道他的信要随着公文发回大明, 交给宁祯长公主,道:“天黑之前。参加完大典之后, 您应该还有点时间把信写完。只是, 信中提及太子,是不是……”

  小燕王拿帕子擦了擦笔尖,他习惯在外用墨水和羽毛笔书写, 道:“我与他一同长起来,不问才奇怪。就算是一副怕他在朝廷内施展拳脚的模样也没什么,皇帝舅舅未必不愿见到这样。”

  他束好腰带,捋了一下暗金色蟒服衣摺,将头冠戴正,挎着腰间的佩刀走出去了。

  外头是阿格拉红堡的一处院落,他为了参加拉克希米的登基大典,已经在三天前就住进了红堡。他到达红堡外围最宽阔的广场时,俞星城、裘百湖、温骁和几十位大明官员已经在此处等候,而一道卫兵的拦截外,站满了前来观礼的百姓民众,他们好奇的张望着这些衣着打扮华丽的大明官员。

  由于出席的大部分是武官和仙官,所以他们都穿着曳撒官服,为数不多的几位文官也想着统一着装,都换上了曳撒。

  只是俞星城几乎很少穿曳撒。

  以她的官品,按理来说也就穿青,但是考虑到拉克希米很看重她,希望她能在登基大典时站在前排,船上的宫女就临时找来一件银色的仙官曳撒,连夜给她改了腰与衣长,这会儿她穿着白交领曳撒,金扣皮带掐腰,裙摆上绣的不是涛海四兽,而是缠枝梅兰。

  俞星城戴着黑色的官帽,耳边垂搭着檀木挂珠。虽然没戴耳饰,但还是化了个淡妆。

  相貌温柔静谧,神情淡然自若,衣着又给她多了几分凛然与不怒自威,似乎告诉每个向她投来目光的人——你眼前的少女也如同那位女王一般,是一个拥有权力与决断力的人。

  小燕王走过去,身穿纱丽的女使们引着他们站到台阶之上。

  来往不少军官将领,对这些出入人群之中的女使似乎极为看不惯,但毕竟女王都能认了,也不敢在这种事儿上逼逼什么。

  不过女王的登基,却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这件事与男女无关,只是女王既掌握实权,又与莫卧儿王朝末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登基继位,既是等于莫卧儿王朝已经灭亡,也是表明同等权力被平缓的交接了。

  而来出席的旁遮普地区的锡克教代表,一部分什叶派教头,还有大批曾经跟马塔拉国反抗过莫卧儿王朝的贵族领主,这群人都是旧日莫卧儿王朝的死敌,他们的出席才让很多人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