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4节(2 / 2)


  俞星城细想下去,愈发后怕:“粮食中……我记得有一部分的麦子和一部分黍米。不对、他们怎么可能不带面粉,而带成颗粒的麦子,难道还要在船上现磨面粉么?”

  钟曾筠这时候缓缓道:“如今印度等地有一种罂粟,其籽为黄色,类似黍米。而通过粮食袋运送罂粟籽已经成了东印度公司这一两年入大明的手段之一。胆大的就直接用罂粟籽充当黍米,胆小的就会跟麦子混合,等到地之后再用筛网,就能轻易筛出。”

  ……如果是两广闽浙一代常年管控鸦片入境的市舶司官员,都会留一颗心,会仔细检查他们的粮食袋。

  而俞星城手下这批市舶司官员,全都是从北方调派过来的。北方没怎么被大烟波及过,他们应对的也大多都是沙俄、高丽的船只,哪里会知道这些禁烟的小技巧。

  她已经够仔细了,这事儿也是东印度公司钻了空子。

  俞星城艰难的咽了一下口水:“可罂粟籽又无法炼鸦片,也无瘾性,他们难道运送这么多罂粟籽进来是打算大种罂粟?”

  钟曾筠:“云贵川一代,早在宋开宝年间就有大批种植罂粟的传统。不过那时候主要是炼油与制药。但你也知道这屡禁不止的大烟潮,给大明造成了多少影响。”

  以俞星城的年纪与之前十几年不出家门的经历,她确实不太了解这些,她表情有些茫然。

  裘百湖叹气:“老钟,小丫头不容易,以前是个考经学的,读了十几年死书,放足都是最近的事儿,你不能指望她什么都了解。”

  俞星城脸上一片红一片白,两只手紧紧攒在一起。

  钟曾筠打量了她一眼:“二十了?”

  俞星城:“……刚十七。”

  钟曾筠一拍扶手:“……太胡闹了吧!就算是个十七的世家子,也管不了这么多事儿!这么大一个万国博览会,让她一个小丫头片子管事儿!这谁决定的!”

  裘百湖竟然是劝慰的那个,这俩中年老男人竟活出点老两口子的意思,裘百湖拍了拍他胳膊道:“她也不是一把手。上头不有那个姓房的应天巡按,还有宫里那个王德喜。”

  钟曾筠作为一个封疆大臣,也算是俞星城见过的官位最高的人了,他也敢喷:“草他妈的姓房的,除了会写点文章骂人,要不然就是表忠心要一头磕死在桌子角以死劝谏,能干什么?王德喜就更别提了,他能给六任司礼监大太监提灯擦鞋五十年,半点长进都没有。要不是觉得他一条贱命不值钱又好做文章,谁会派他来这龙虎之地。也不知道王德喜是命大还是藏拙,来了万国会馆,忽然有脑子了,竟然到现在还没掉脑袋——”

  裘百湖最知道那王德喜王公公的命大是谁给的,看了俞星城一眼。

  钟曾筠:“那我也不会找王德喜商量这事儿的。算来算去,他奶奶的,这么大的盛会,这么多的事务,万国来朝,都压在一丫头片子身上。这不荒唐吗?也算是她还有点脑子能耐,否则万国会馆早乱成菜市场。别他妈大明千秋万代了,这官制就这么乱来还能千秋万代?”

  俞星城真是被他这敢说敢言,吓得差点把耳朵堵上,裘百湖在旁边看她难得一副招架不来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

  钟曾筠和裘百湖这么一说,俞星城才了解到大明与鸦片抗争的这五十多年。

  世界格局从来不是割裂的。

  英法千年来的争斗,已经到了又一个白热化阶段,而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的殖民地,其实比吞并了西班牙大部分殖民地的法国多上许多。但从波士顿倾茶事件以来,英国在北美东海岸连续吃瘪,直到美国独立后,英国彻底失去美国这块巨大的工厂和市场。

  而英国已经成为了最大的茶叶消费国,在大明拥有了更多远航汽船后,茶叶从单方面英国前来采购,变成了大明也会主动前往输出的状况。而大明本身因为引入了纺织机器,又鼓励小机器小作坊式的遍地生产,导致大明对印度棉的需求量并不高。

  因此英国和大明之间就有了巨额的贸易逆差,英国没有多少能卖给大明的暴利产品,为了挽回这种贸易逆差,就生出了向大明输入鸦片的想法。大概五六十年前,鸦片开始在两广地区大范围传播,朝廷最早没有意识到这对经贸的影响。而在后续十几年,大烟馆在广东福建云南一带遍地都是,而那十几年核算国库白银量与贸易差值,形势也开始逆转成了英国有贸易顺差。

  而后因为印度本地有领导军反抗东印度公司,鸦片主要生产地的东亚各国都发生了许多政变,鸦片产量下降,在大明价格也猛然增加,更高的利润也导致了大批大明百姓弃种良田,改种罂粟,朝廷到年末统筹赋税时,才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

  而大明那时便开始了极其严厉的禁烟活动。这禁烟活动能够表面上贯行的较为透彻的原因,就是钟曾筠与其长兄是朝廷特派的禁烟大臣。

  几乎是五年内,鸦片贸易被禁止,英国又成了贸易逆差。再加上世界各国传言大明因北美开发银矿导致的银价暴跌,决意要掌控通货,将囤积白银与黄金,生产取代鹰洋的大明银币,甚至打算推行金本位制。

  这进一步引发了英国的恐慌,而英国就以他们东印度公司的重要港口淡马锡——也就是新加坡,为海战基地,发起了对大明的海战,意图通过战争让大明取消禁烟条理。

  大英当时已经意识到大明的广阔市场,一旦抓住,之后就会是大英辉煌的五十年。法国再也没有资格跟英国叫嚣了。于是当时从印度派遣了近百艘大大小小的战舰、商船,甚至出动了乔治三世的终极王牌——新研发的的螺旋桨蒸汽战列舰。

  虽然那时候那战舰上因为烧煤太猛,返航时可能燃料不够,还架着桅杆风范——

  在二十年前,俞星城出生前,大明与大英的淡马锡海战正式拉开序幕。

  这办法在柔佛或南越之类的国家,或许会凑效。

  但大明引入了奥斯曼帝国的蒸汽技术,鲸鹏已成为当时大明的重要海战武器之一。而率领这支鲸鹏大军的正是小燕王的父亲,入赘大明的奥斯曼帝国的塞利姆亲王。也是塞利姆亲王,将不同于英系蒸汽技术的奥斯曼蒸汽技术全面引入大明。

  此役之后,塞利姆亲王成为了当今崇奉皇帝的亲信,也是当时在大明最有声望的将领,这些都是别话了。

  加之大明颇为引以为傲的天兵与大批修真者,大明的军队与大英帝国当时在淡马锡附近海域,打了个将将平手。

  二十年前,崇奉皇帝还年轻,他那时候就显露出了固执坚决、不容置疑的个性,不愿中庸,不愿含混,就算那时候平均每天都有几艘造价昂贵到难以想象的汽船与鲸鹏在淡马锡的港口燃烧,他也坚决要把这场仗打下去。

  崇奉皇帝甚至狂言:“这一步退了,从丹东到广州,所有的汽船都要退一步!就算是把我大明每一艘汽船都拿去跟他们对撞,动用我大明每一个御剑飞行的修真者冲到他们的桅杆上挥刀,也要打下去!”

  从俞星城的角度看来,崇奉皇帝的坚决与不可一世,或许拯救了整个大明的气运。

  但以他如今的荒唐胡来,很多人都不愿意认同崇奉皇帝当时做出的给大明延命百年的决策。

  随着法国在背后搞英国的小动作,而且柔佛王国派兵突袭英军侧翼,最后以英军败退淡马锡为结束。而英军最后用一把火烧毁了南海明珠淡马锡,马六甲海峡上的黑烟烧了三天三夜。

  大明承诺替柔佛王国重建淡马锡,境内又坚决禁烟,已经过去了二十年。

  淡马锡如今成为了大明商船在外最多的停靠港,其繁华程度堪比广州。

  但大烟的浪潮却开始在大明的境内,像是屡除不掉的病灶似的,反反复复。当然,这也是大明基层制度极其粗陋导致的必然结果。

  钟曾筠如今仍有禁烟钦差大臣的身份在身,他得到了东印度公司死心不灭的消息,特意连夜奔赴万国会馆,查处解决此事。

  俞星城坐在尾座上,听钟曾筠讲起这段过往,心惊肉跳,感慨连连。

  因为她知道另一段历史,如果输了这一场战争,中原会有多少土地成为罂粟沃土,会有多少灾荒、动荡与国家崩溃因此而起……

  钟曾筠叹气:“但你可不会知道,此一役之后,大明已经改变了看待世界的方法。而铲除大烟危机,使之永不复发的办法,大明已经找到了。我只是在这个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暂时帮忙看护的人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  柔佛:马来西亚

  南越:阮朝越南

  万国博览会的几个小副本结束之后,会是一个跨越诸多国家的大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