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78章683章打破思维的壁垒(1)(1 / 2)





  683章打破思维的壁垒(1)

  眼下,又有一期贷款到期了,财务总监正在发愁,如何还债……

  欠了债,总是要还的。与其拖下去,不如尽早还掉。否则,公司的信用度评级将下降,今后就难以再从银行借钱了。

  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已经建好的楼盘卖不出去;

  已经卖出去的楼盘,钱还没有收回来……

  困难重重,问题多多,危机就在眼前!

  “要不,我们先查一下公司现有总资产中,还有哪些属于赚钱的资产?”

  看了公司的账目后,我一头的火,便和楼副总说。我想,这家苦心经营了二十年的公司,不至于全都资不抵债吧。

  楼副总与财务总监便开始核查公司的盈利项目。

  经查,这家房地产公司旗下的三个子公司:

  ——有一家是专门建设并经营城市核心区域的写字楼的。

  这么多年来,这家公司在一二线城市建了一批商厦。其中,有一部分卖掉了,资金已经回笼。还有一批当初没有卖掉,便转而出租给大型商户或文化娱乐商家,每年可以盈利不少钱。由于地处城市中心,每年租金客观,算是公司目前的摇钱树。但公司这两年新建的商厦,难以出手,资金回笼遥遥无期。

  ——另一家公司是专门建高档主宅的。

  前些年,这家公司在国内二线城市近郊和国外风景旅游胜地建了一批楼房,售房情况喜忧参半。两年前,这些楼盘很受一批投资客和富豪的青睐,房子一封顶,就销售一空了,资金回笼根本不是问题。可自从去年以来,建好的楼盘,看者寥寥,买家更少。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进行轮番广告“轰炸”,钱砸出去不少,却收效甚微。目前这家公司欠了一屁股债,如果不是总公司腾挪资金帮助,这家公司倒闭是分分钟的事情……

  ——第三家公司主要是建一二线城市商品房的。

  过去,房子建好后根本不愁卖。每逢卖房前夕,买新房是需要摇号的。常常是几千人参与摇号,能买上房子的,只有一两百人,广播电视上经常播放他们家的新闻,可谓出尽了风头。

  现在,房子建好了,别说摇号了,就是摆上水果点心请人来看房,都拉不到几个了……所以,这家公司卖不出去的房子最多,一些二三线的新楼盘,销售更是惨淡!因为当时拿地建房,是不惜血本、高价竞拍得到的,所以这家公司的房价,也比一般的楼盘要高,所以接连两年销售惨淡,银行天天来催款,眼看着公司就要倒闭了!

  三家公司,一家靠着前几年的老本,略微盈利,而另两家在破产边缘徘徊……

  可见问题不是一般的严重,而是非常严重!

  为了获得最为准确的第一手资料,我们还乔装“房客”到这三家正在销售的楼盘处调查,情况果然令人心惊:

  只见售房大厅内,除了十几个售房小姐外,根本没有买房人。她们一见到我们,十几个人立即围拢上来,那笑容,那肉麻的声音,令我们胆寒,感觉自己就像是唐僧遇到了一群妖精,恨不得立即逃离现场……

  我们还和公司高层的几位老总分别作了交流。

  这批高层,大多是居雅父亲当年创业时带出来的徒弟和随从,对公司的忠诚度较高。但是,当我们问及,应该如何化解危机这个问题时,他们都面露难色,只是摇摇头。

  “我们已经尽力了!”

  “不止我们一家房地产公司遇到问题……”

  “唉,过去赚钱太容易了。本以为会一直如此。没想到,我们这个行业的冬天,这么快就到来了!”

  “房子销售不出去,不是因为房子的质量有问题,而是买房子的人大大减少了!过去,大家抢着买房,是房子的升值预期高;现在,很多人则宁愿租房,也不买房了!”

  谈起房子,老总们牢骚多于思考,悲观情绪明显。按我的理解,他们已经做好了公司倒闭的心理准备。

  为期两周的调研结束时,我和楼副总、尼黑的心情都很沉重。

  毕竟,作为局外人和旁观者,我们都不希望见到这家以往业绩、口碑都不错的房地产公司,就这么应声倒下……

  “楼副总,尼黑,情况你们都了解了,对此,有什么高见?”按照往常我们三人的工作方式,接下来是开展热烈而激烈的争辩时间。

  思路,总是在争辩中越辨越明的,只有打破思维的壁垒,才有可能创造奇迹!

  金点子,也是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产生的,不碰撞,哪来的灵思遐想?

  我们仨的发言,无拘无束,信马由缰,有批判,有分析,有理性思考,也有感性、率性的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