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4章战败求和(1 / 2)





  陈氏她不是完全没有脑子,相反,在和沈怀安刚成亲的那段日子里,她甚至可以称得上聪敏。

  可是后来孙晗再次出现,他表达出的如潮水般汹涌的爱意像是打进她心房的一颗石子,搅乱了她所有的思绪,一切理智和谨慎好似都不如存在,只余下这个人,他用与夫君怀安截然不同的外放和张扬的爱意将她拖进一眼看不到边的万丈深渊。

  陈氏刚开始偷偷出去见孙晗的时候还会觉得紧张慌乱,可是日子久了,在孙晗有意无意的麻痹下,她开始觉得,只要孙晗不说,她自己不说,那么就永远也不会有人发现他们之间的事情。

  毕竟,她的晗哥哥是那样谨慎的一个人不是吗?

  可是陈氏忘了,孙晗再谨慎也只不过是个凡人,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再寻常不过了。

  孙晗与陈氏毕竟不同,孙晗即便在东明犯下再多错事,回到北临后也依然是为北临为国身赴险境的爱国志士,可是孙晗走了,她与他之间的丑事一旦败露,整个沈国公府都会因此蒙羞。

  陷入情爱之中的女人,永远都不会明白,在这样一个注重贞洁的世道里,一丁点不贞的名声已足以毁掉一个女人。

  赵嬷嬷似乎已经预见到陈氏悲剧的结局,大小姐已经知道了夫人与孙家大爷的事情,大小姐和大爷那样亲厚,是不会放过一个背叛了自己所爱重的生父的女人的,即便大小姐为了国公府的名声不将此事外漏出去,夫人日后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

  赵嬷嬷这样想着,又低下头看向埋在自己怀里的陈氏,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她早已准备好了赎身的银两,若是当真为了苟且偷生,自然可以抛下夫人自行离开,只是这孩子是自己亲眼看着长大的,她又如何能舍得下?

  ……

  又隔了几日,钊城处有几辆马车经过重重检验被运送进城,谢明端亲自查看了运来的东西,然后木着脸回到驿馆将消息告知靖竹。

  “你的陶然哥哥和虎头爷爷给你送来了养身补身的珍品,说是要给你补气强身的。”说着说着,不知怎么又觉得底气足了起来,有些幸灾乐祸地说:“可惜啊,你现在这副样子,就连口参汤都不能随便喝,他送来的那千年人参百年雪莲就只能便宜我了。”

  靖竹漫不经心地睨他一眼,她从小是在金银窝里长大的,对金钱宝物从来没有什么概念,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别怪我没提醒你,那些大补的东西吃多了容易流鼻血。”

  谢明端举一反三:“那你现在身体这么弱,吃那些人参鹿茸的不是更容易虚不受补?”

  靖竹赞赏地投去一笑:“你还懂得挺多的啊?”

  谢明端脸一黑:“这不是常识吗?”他凑近靖竹:“我怎么觉得,你是在说反话嘲讽我呢?”

  靖竹耿直地摇摇头:“我只是觉得,按照你对医术的了解程度,能知道虚不受补这个词已经很厉害了。”

  “你在看什么?”谢明端见她只偶尔瞥自己一眼,然后目光很快又落在手中的书页上,有些不高兴地夺过那本书看了看。

  “娇娇千金俊将军?”谢明端努力克制住自己抽动的嘴角:“你这看的都是些什么啊?”

  “好看的喽。”靖竹煞有其事地招手让他过来:“你知道吗?我听驿馆里的丫头们说,外面的小姑娘都可喜欢看这种话本了,说是能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不大懂丫环们话里的意思,说的时候有点生硬,“你说,她们都在向往什么?”

  “向往嫁个好人家呗。”谢明端不喜欢靖竹看这些没用的话本,扔到一旁坐下来将她揽进怀里:“你和她们不一样,以后还是别看这些东西了,我看你前两天看诗经不是看的挺好?”

  “我倒着都能背下来了,好什么好?”靖竹前两天实在待的无聊,身上难受的时候就总想找点东西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谢明端在他公文堆里翻了翻,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本诗经。靖竹嫌弃地不想看,谢明端却硬是塞到她手里,说看看也没什么不好的,方便以后给他们的孩子取名。“成亲都是没谱的事儿呢,还想着生娃娃……”

  靖竹想起之前万俟空和古还春同时提醒过自己三五年内不能生子的事情,不免有点忧愁,“虎头爷爷和师父都说,我现在的体质不适合生孩子,其实现在想想,有一个胖乎乎的小娃娃整天陪在自己身边逗乐也挺好玩的,只可惜啊,我越是想要什么就越是要不了,事与愿违。”

  “生孩子有什么要紧的,我们两个这样子不是很好吗?再说了,古神医不也说你只是暂时不能要孩子不是一辈子要不了,先别着急,孩子的事情以后再想。”谢明端怕她冷,掀起被子盖在她腿上:“现在对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养好身子,身体好了,你就是想生十个八个我也奉陪。”

  靖竹又不是傻子,怎么听不出来谢明端看似平和口气下的荤意,侧眸冷笑着觑着他:“年轻人,生十个八个崽子的那是母猪。”

  “又没让你一下子生十个,”谢明端把她的脑袋放到自己肩侧,语气温柔地说:“咱们有一辈子的时间,慢慢生。”

  窗外光芒流泻,靖竹在光晕里看向谢明端俊逸非凡的脸,决定还是不要告诉他,人到了五六十岁就很难再有孩子的事实了。

  ……

  谢明端自打手下那几辆马车的药材和补品后就一直摩拳擦掌地想要把那些东西捐献给百姓,最后还是古还春过去扒拉了几下那堆东西,说其中有些靖竹用得上,这才算是作罢。

  这次靖竹的病养的格外精细,又在珲州度了月余,总算是痊愈了。

  珲州瘟疫安全度过,虽然也有死者,但是毕竟在少数,百姓们对古还春师徒几人更是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