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1章出题(2 / 2)


  “晏梓临,宴会都做什么,就是吃东西,看节目吗?”

  晏梓临点头,“对。”

  皇家宴会向来如此。

  穆清媱点头,“是不是和在行宫差不多?”

  她倒是参加过大乘国的宫宴,当时只是觉得自己是客人,只要吃东西就好了。

  “对。”

  坐在高位上的皇帝好像挺开心的,说了一堆什么大瀚朝人才之类之类的,然后所有大臣和学子都跟着举杯。

  穆清媱看向坐在魏伋后面的几人,有两个面色不是很好看,落在魏伋身上的眼神还带着不屑。

  那大概是这次科考排在靠前的人,很有希望成为探花的人选。

  穆清媱看了看笑的开心的皇上,眼神微冷。

  皇上为了给晏梓临拉仇恨,将她二姐夫给推出来了,真的有点过分。

  看魏伋坐在位置上很是不自在的样子,穆清媱微微垂眸,若是自家二姐看到估计该心疼了。

  “这次科举文武状元,榜眼,探花,朕决定直接封赏从六品以上的官职,委以重用。”

  “啊哈~”

  “太好了!”

  暗暗的叫好声,自然是来自五个人。

  魏伋眉头轻蹙,看向穆清媱这边,求助。

  穆清媱给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那边皇上开始从武状元开始授予官职。

  随着皇上给出的官职,坐在魏伋后面两个人的脸色也越发难看。

  五个人的官职全都给完,到魏伋的时候,皇上朝晏梓临这边看了一眼。

  “魏伋,文科探花,封为省知府,在平连城任职。”

  “省知府!从四品!”这是咬着牙说出来的一句话。

  “平连城紧挨着京城不远,离京城不远不近,是最舒服的地方了。”

  “可不是,这有点......”

  “嘘~”

  前面五个人最高的才是个正六品,到了魏伋这里直接就从四品了,简直就是一步登天了。

  皇上就算再有失偏颇,如此大的差别对待,这也太让人寒心了。

  更是有些人已经开始用记恨的眼神看魏伋了。

  魏伋愣了好久才反应过来,看向上面,穆清媱对他点了点头。

  魏伋深吸口气,站起身,走到最中间,跪下,“皇上,草民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当不得从四品的省知府一职。还请皇上收回旨意。”

  魏伋说完,低头,俯身。

  皇上眯了眯眸子,转头看向晏梓临,“皇叔以为呢?”

  晏梓临将手中杯子里的酒喝下,视线扫了一眼跪在中间的魏伋。

  “魏伋原本连探花的身份都当不得,是皇上硬要封赏。”

  “如今,官职的高低都关系到一方百姓的安稳。魏伋以前只是一介小小的平民,自然没有能力做省知府这般大的官职。”

  “自然,皇上若是非要封他为省知府。身为本王王妃未来的二姐夫,这身份也当得。就是魏伋难免会劳累许久来适应这个位置。”

  皇上脸色微微变了变,对于晏梓临直言当初是他硬将这个探花郎的位置封给魏伋而表示不悦。

  虽然说当时确实是如此,但那时候那么多朝臣都在夸魏伋说的不错,他顺势封了而已。

  “皇叔的意思是这事由朕说了算?”

  晏梓临淡淡扯了扯嘴角,“皇上,魏伋能力有限,是绝对当不得省知府的位置。若是皇上执意封他这个位置,那将来若是出了什么纰漏,皇上也睁只眼闭只眼,后果由朝廷来担。”

  皇上嘴角下垂,明显的不满意晏梓临连个台阶都不给他留。

  提出这个职位就是想让晏梓临出头维护魏伋,没想到皇叔就这么不轻不重的说了魏伋能力不足之类的。

  虽说也说了维护的话,担前提还是他这个皇上用人不当。

  而最后的决定还是交给他,并且还不说要封个什么官职给魏伋,让他有些难办了。

  皇上轻咳,看向跪在中间的魏伋,“魏爱卿,摄政王说正四品的位置你恐怕当不得。那你自己来选一个想做的位置。”

  魏伋微微起身,“回皇上,草民一直长在百姓中,读书也是为了能为百姓做些实事。所以,草民想做正七品的县令。”

  皇上眼神一闪,“县令?”

  “是。”

  “皇叔以为呢?”

  晏梓临手上晃悠着酒杯,“皇上决定就好。”

  皇上一噎,眼底显然的有了几分火气,“好,那就县令,至于任职的县,就由皇叔来选吧。”

  晏梓临这次倒是没拒绝,想了想,“那就鹿水县吧。”

  “鹿水县?”皇上不记得周围有这么一个县城。

  “距离京城八百多里,大瀚最南边的一个临湖的小县城。”

  “八百多里。”

  “竟然这么远?!”

  “这......”

  魏伋听言,心下松了口气,叩首,称呼也改变过来,“微臣多谢皇上,多谢王爷。”

  晏梓临看向魏伋,“起来吧。到鹿水县好好做,本王给你两年时间历练。中间本王会派人去查看,若是做出业绩,本王破格给你升官。”

  “是,多谢王爷。”

  魏伋站起,转身回自己的座位,看到原本坐在后面一排的两人神情古怪的看着他。

  魏伋无所谓一笑,如常的坐下。

  “皇叔,魏爱卿若是做七品的县令,那这官职与探花不符。”

  “皇上可从另外七位中选出一名探花。”

  那边罗太傅等人闻言点头,“确实,这个办法甚好。”

  皇上眯了眯眸子,“好。”

  应下之后,皇上转头看向穆清媱,“素闻摄政王妃才学斐然,连科考出题的事情都参与了,不如今日这道题由摄政王妃来出吧?”

  穆清媱眼皮一跳,扫了那些学子一眼,看到几个学子怀疑的目光看向魏伋。

  呵呵,皇上这是多看不惯两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将话题引到这上面。

  “皇上,民女还真当不得如此大任。当初出题我也只是帮着看看,最后定下题目的时候我没在,这个可以问章太傅等人。”

  穆清媱话落,章太傅,井院长几人纷纷出声,“不错,穆丫头确实只是帮着参考一些题目,最后定下来的事情都是我们几个作主。”

  “对,几十万上百万的题目,选出的题目也有好几十万,几乎涵盖了大瀚朝所有书籍内容。”

  “若说穆丫头将题目带出去之类的,那她能透露的就是全部的题目,最少也是十几万道。”

  “这些题目别说记下了,就是看完它也不止半年的时间。”

  “恩,这一点我们几个老头子可以保证。”

  几位夫子说完,那些学子原本怀疑的眼神又渐渐消失。

  穆清媱简直无语,这些人是有多没脑子?

  就没有自己的判断?

  皇上心口一堵,看向那些太傅的眼神沉了沉,却没什么威胁力。

  “摄政王妃既然能帮着出科考的题目,这次肯定也可以。”皇上坚持道。

  穆清媱挑了挑眉,“好,既然皇上如此信任,那我来出题目,待他们答完之后由皇上和各位太傅来选出探花。”

  “好,那就如此。”

  穆清媱转头看向晏梓临,眨眨眼。

  “丫头出吧,什么样的题目都可以。”

  “好。”有晏梓临这话在,穆清媱也不再顾及。

  穆清媱看向座位上的七位学子,几人脸上明显有些紧张,同时又有些兴奋。

  这是一次机会,一次成为探花郎,光宗耀祖的机会。

  “不如,各位学子来说说开渠挖河的利弊吧?”

  “这......”

  几位学子的脸上有一些被难住的样子,这不是书本上的知识。

  就连章太傅几人也是一脸思索。

  穆清媱淡笑着继续道,“开渠挖河,修建大坝是大瀚朝新兴的利国利民之措施。那各位说说看这其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又有哪些不足。”

  “或者,你如果认为它好,又有哪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