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6节(2 / 2)


  只见宋知濯眉心叠嶂如山峦,苦不堪言,“父亲,我这些日一直在外访查,只等找回明珠,就要将她重新迎进门来,我实在不能娶童家小姐!……明日下朝,我去求见圣上,求他收回成命!”

  烛火不定,火焰在宋追惗眼中跳跃,他倾身一寸,贴近书案,像瞧个孩子一样将宋知濯望住,“我知道你不想应下这门婚事,可你不能不应。……濯儿,俱你所想,当朝天子是个什么脾性?他为何非要为你赐下这门婚事?俱我所看,圣上与童大人本是姻亲,他要你娶童大人之女,往好了说,是要与你近臣加亲;可往人心不古上头讲,他是要绑住你的忠诚。你若去驳他的话儿,你说他会如何想你?于你、于咱们宋家,都没什么好处,你千万想清楚啊。”

  一番话自有一番寒,将宋知濯的气焰渐渐浇灭。他天资聪颖,如何不懂得个中道理?不过是浮沉的思绪中总是想起明珠一双浄泚的眼,将他由前程仕途中拉扯不前。

  见他缄默不欲,宋追惗踅出书案,坐到榻上,“濯儿,我晓得你明事理,你既然走上仕途,就早该晓得在朝中多是个‘身不由己’,儿女私情与前程,你得明白怎么取舍。况且,圣上也晓得你难舍前情,特意许你可在成亲前就将你那丫头接入府中,正妻未到,妾室先进门儿,哪家有这样的礼?这已经是皇恩浩荡,给足你体面了。说起来,你那丫头家世原就与咱们家不配,将她娶来做妾,也不算委屈了她,你若真是与她两情相好,平日里多宠她一些,也就是了。”

  蜡一寸寸残烬,言尽情理,宋追惗未再多言,唤宝玲烹茶上来,饮一口普洱,搁盏的一瞬,才听见他坠下的低音,“婚姻大事,全凭父亲做主吧。”

  片刻,在宋追惗深晦不明的眼中,宋知濯请辞而去。也不要丫鬟相引,自个儿秉灯夜行。雪地里头,脚下方寸的光晕一摇一晃,指引他在四下冰凉的夜色中踽踽而行。

  愧疚随寒风而来,撩起他的衣摆,吹得他一颗心片片凋敝。周而复始,又如当初与明珠和离时一样,新一轮的愧疚与心痛将他腐蚀吞并,可他依然忍住心内每一分锥痛,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新帝对他此番态度十分满意,还不待皇后回京,隔日就当着满朝文武,金口赐婚,并要按照公主下嫁的规制操办一应礼节。顷刻满朝官员恭贺唱祝,童宋三位八面酬酢,直到退朝离宫,宋知濯方觉自个儿一张脸已经笑到麻木,一种乏力之感涌上四肢百骸。

  偏巧明安迎上来,行了个大大的礼,眉开眼笑不识趣地贺来,“恭喜少爷!我在长门外就听说了,少爷大喜、少爷大喜啊!”他紧随其后,未见宋知濯脸色,直到登舆而上,还在前头喋喋不休,“我一直听说这童家小姐艳绝京城,是一等一的美貌,多少世家公子想上门求亲,嘿嘿,如今要做了咱们家奶奶,可不是脸上增光的事儿!”

  “明安,你话儿越来越多了。”宋知濯哑沉沉的嗓音由一片八宝莲花的锦帘内传出,唬得明安立时住嘴。静一瞬后,再度响起他些许疲累之声,“奶奶有信儿了吗?你有这功夫,多去给我找找。眼看就要元宵,再找不着,我瞧你也别指望过节了。”

  闻听这话儿,明安片刻不敢耽误,将缰绳让与车夫,哈腰踅入帘内,“正要同少爷说这事儿呢,我打听见,奶奶仿佛在明雅坊做过些日子的杂活儿,少爷要不去问问看?”瞧见宋知濯睁开眼,瞧那神色就要张口,明安会其意,忙劝,“少爷先回家换身儿衣裳,哪有穿着朝服上青楼的?”

  91. 裂痕  步步走向绝路

  琼玉暂结, 霑雾凝冰的一个琉璃世界中,见一抹枣红的身影在错落高檐下大步疾行,急促的额心隐约见一抹喜色, 连刮带起的风都有点子春意阑珊的意思。

  这厢, 宋知濯跨出府门, 前头明安已在马车前候着了。急匆匆三两步跳下台阶,颠得腰佩上的一只黄水晶的麒麟拍打在腿上, 他却半点儿也不觉得疼,只顾着要去抓弥在烟月处的人迹。

  “大哥!”

  未及上车,便远远由身后被人叫住, 旋身一望, 是宋知远撩着袍子跑进, 深行一礼,“大哥,才下朝回家,怎么不歇歇呢?这么着急忙慌的,是要往哪里去啊?”

  雪中站定, 两人已差不多要比肩齐高, 宋知远不再是由下往上地望他,而是平直、对等地将他睇住。这种平视, 使他恍然产生一丝错觉, 一种不再需要唯诺低头的错觉。

  相反, 宋知濯所生出的是见他由一个少年长成一个男人的欣慰之感, 他含笑在他肩头拍一拍, “有点儿你嫂子的消息了,我去打听打听,你这也是要出门?”笑容随他的手一起撤下, 渐渐变为一种慈祥的严肃,“开了年了,再有两个月就要科考,你不好生在屋里念书,又乱跑什么?”

  “正是为这个出去,”宋知远挠着发顶憨实一笑,“约了位同窗一起论学。大哥快去吧,我就不耽搁大哥了。”

  二人分别登舆,明安挥马扬鞭,直奔明雅坊。宋知远则低声朝浴风吐出“金源寺”三字,直往城西。

  茂林成雪,远山若画,积雪深困的半山中,香火袅绕,翠鸟长鸣。左右各开的石磴蜿蜒绕上,对穿过佛堂、宝塔、殿宇,绕至三房抱厦的禅房。屋内有软榻、方案、绸帐,炭盆等一应家私俱全,虽比不得宋府,到底也是不错。

  榻下,青莲正在烹茶,用蒲扇打缓缓打着火,小炉墩一个大肚铜壶,有一搭没一搭同明珠说话儿,“这如来佛的什么诞业已过了,咱们什么时候回去啊?”

  案上扑开长长一卷宣纸,明珠正在默写心经,笔尖起伏之间,已得半片隽迤小字,“姐姐在这里呆不惯?回去麽,两只手又要每天浸在染缸里,你不是说手冻得受不住,怎么还想回去了?”

  一抬眼,青莲已经对在对榻,捧一盏茶且吹且抿,斜目见明珠弯眼傻笑,便嗔她一眼,“总是要回去的,难不成在这里住一辈子?纵然你当姑子习惯了,我可做不惯。况且,我每回见你们庙里那些姑子我心里就不爽快,头先一见你,就要奚落嘲讽的,后一见三少爷,又立马换了个样儿,奴颜媚骨那个劲儿,连我这做丫鬟的都瞧不上!”

  “哎呀我的经!”明珠小小惊呼一声儿,仿佛振得窗外雪里的飞鸟四下奔逃,呼啦啦乱影一片。坠睫一看,原来笔尖久悬,晕了个墨点在上头。

  一人笑,一人气,重新翻来一张纸,方才铺开,便闻听咯吱咯吱踩雪而来的脚步声。明珠搁下笔,踅下榻就要去开门儿,“大约是三少爷,我同他定好的,今儿烦他用马车拉我们回去。”

  吱呀拉开两扇门扉,果然是宋知远一脸急色绕进来,衣摆上坠了不少雪花,只置之不理。走到火盆前,眼望明珠,“我方才又给了些银子予方丈,叫她容你们在这里多住些日子。”

  “为什么?”明珠踅回榻上,耷着两只藕色布鞋将他睇住,“不是说好今儿送我们回去的吗,怎么又要耽搁几日?我在这里倒是没什么,只不过总是花银子,还不如回坊里住着,不费这些冤枉钱。”

  宋知濯伸出手笼在炭盆高处,一双眼被她的裙里的半个脚尖勾住,遍体逐渐上暖,不知是因为炭、还是因为她的脚。

  他循裙而上,落在她蜜桃一样的脸庞,稍看一瞬,别开眼,有些欲言又止。“又止”不过是佯相,“欲言”才是他的目的。搁了片刻,他为难地说开,“你暂时还是不要回城了,……前些日子,新君下旨,替大哥指了婚,指的是童大人家的独女,只等下月就要成婚的。你、你若被那童家人撞见,岂不是招惹是非?”

  猝然,明珠脑子里嗡嗡作响,像是没听清,屏息将他望住,“你大哥要成亲了?”

  “是,”宋知远回望她的眼,那里头平静无波,剔透得像两颗猫眼石。到底不知她作何感想,若她早已死心正好,若没死心……,他便用半真半假的话儿寸寸敲入她的心,扎碎那些前情,“听说大哥在寿州时就与这童家小姐见过,…大概两人共处那些日子,生出点儿什么来了吧。童大人在朝中,与我父亲齐平,又与圣上有亲,原早就想将他家小姐嫁给大哥的,可之前因为、因为你,这亲就没谈成,你要是再出现在京中,被人瞧见,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后头他又再说了什么,被屋外“唰唰”的叶响遮蔽。明珠只在群山环抱之间,听见寒风呼啸,冰裂玉碎。

  她以为她已经在蹉跎的日子中遗忘他了,甚至会因为夜能成眠、食之有味而庆幸,她以为,他已经由她每日愁生计、算银钱的生活里褪去,以为已经像抛弃一个梦一样抛弃那段锦衣玉食、宝幄清霄的岁月。没成想,这些“自以为”才是一个梦。

  眼下,良梦已醒,心又重碎,眼泪由那些碎痕中溢出,流满胸腔。可她只得拼命、拼命地将奔腾到眼眶的汹涌浪头抑回心内,风轻云淡地晃着脚,撑着榻沿,别脸望向青莲,“姐姐,这童家小姐怎么没听说过啊?长得好看吗?”

  青莲捧着绣绷的双手垂在裙上,酽酽将她凝望,窥得她俏皮的脸上还带着笑,却比外头的冰天雪地还凉。正欲开口安慰,她却猝然别过头,动作猛烈地将鬓上一朵红梅抖落在裙上,“你瞧我问这是什么话儿?不好看怎么能配得上宋知濯呢?大概不止好看,还是位顶娴雅高贵的名门闺秀,他如愿了呀。”一圈话儿说得仿佛行书疾笔,快得险些就将她略带梗咽的声线掩盖过去。

  抬眼一看他二人的关切神色,她便似溃兵败将,只想找个地方躲藏。于是她捉裙下榻,由门后提了个木桶,不敢回头,“你瞧,三少爷来了连盏茶也没有,三少爷稍坐,我去打桶水来给你烹茶。”

  踅出门外,即被琉璃雪白的群山茂林吞入口中,冷得她止不住发抖。眼前是空空如以的一个庭院,只有中央立一个大香炉,里头飘着香檀浓烟,残烬的香线并擦着新点的香线,熏得她眼花缭乱,一时竟不知要往哪里走。唯独眼中滗泪而下,乱雨无数,思心欲碎。

  “明珠……”身后蓦然响起宋知远泉清酒洌之声,将她定在原处,莫敢旋身,生怕纷杂的眼泪被人瞧见。而宋知远亦是止步不前,留给她一片小小天地,只在丈外,“明珠,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我不知要怎样安慰你,我只想告诉你,……既然事已成定局,你就不要想他了,你回头,有我在这里。”

  久久宁静后,她并没有回头,高髻下,半帘青丝被一条白月棉布条缠住,贴在杏黄的背脊上。他看着那些三千情丝,多希望她的眼泪是因为自己而流,并且终要为自己而流!

  他抬起脚,迈步无声,“你晓得我什么意思的,对吗?……我喜欢你,不是拿你当‘嫂子’那样敬重的喜欢,而是想抱你、想吻你、想同你看尽日升月落。”每尽一寸,声音便颤动一分,“我想,从你赠的那一碗粥开始我就喜欢你了,我还记得,是在长亭圆月下,半凉半暖的风把你的影子吹到我眼前,那时我就确定,我喜欢你……。”

  “三少爷,”明珠总算胡乱抹了几把眼泪旋身回来,缓缓搁下手中的木桶,不退不躲地抬脸将他望住,“三少爷,这话儿你别再说了,我不傻,即便你没说,我也能察觉出来。但我从没问过,不是因为害羞或者矜持,而是因为你的这份感情,对我来说是多余的。”

  她的声音肆虐满庭的风还残酷,几如柔软的一根丝线,却能将宋知远的心拉劈成两半,可仍旧从断痕中生出无限渴望,驱使他上前,抓住了她的手,“大概眼下对你是多余,可以后呢?以后,你就敢保证你不会慢慢忘了大哥,喜欢上别人吗?”

  明珠顿一瞬,将自己的手由他温热的掌心中抽出,“……我想不了那么远的以后,三少爷,我不能因为那种无法确定的‘以后’就应承你什么。”她柔碎哑涩的嗓音显然还带着点哭腔,虽不是为他而哭,却仍旧愿意自抑心痛来劝他,“三少爷,你回去吧,以后也别再来了,回去好好读书,你瞧你大哥年纪轻轻就封侯拜相的,你也不好给你们宋家丢脸啊。”

  东风又作无情计,卷雪纷纷,隔着零星的雪花,宋知远垂定片刻,终究无言,踅下山去。一丝丝气馁很快又被马车颠簸而起,抖下几颗眼泪,瞧着袖上的湿痕点点,便细想到她被泪痕划成碎玉一样的脸盘。他仍旧坚定地想要她,想要一粥之暖变作一日三餐!

  旧月还如眉,点点红星落满庭,婉儿正在厅内搭一根圆凳骄剪梅花。瞧见宋知远披着斗篷进了院,目无顾盼,大步流星地直往屋里去。婉儿赶紧跟上,踅入卧房,一面替他解水貂毛斗篷,一面咕哝,“你这是上哪儿去了?怎么沾了一身的泥?”

  他未答,紧跨两步仰倒在床上,盯着帐顶上一个晃荡不止的镂雕凤尾银薰球发一霎呆,又侧身转向帐壁。

  见状,婉儿更有不满,将他的斗篷重拍几下,挂到台屏,旋裙带风地跨到床边,叉着壮硕的腰肢将他侧面的轮廓瞪着,“人家问你话儿呢,你也不应一声儿,就跟没听见似的……。嗳,你不是说明珠姐姐已经从染布坊里搬出去了吗,那你还见儿天的往外跑?难不成你知道她们搬哪儿去了?”

  咕咕咭咭的声音将宋知远吵得更加心烦,睐过一眼。她却状若不知,撇着嘴角翻了眼皮儿,“你要晓得她们搬到哪里去了,就尽早去同大少爷说一声儿,我听见府里说,大少爷在外头找明珠都快找疯了。”

  “不知道。”宋知远将肩头侧回去,声音已是明显的不耐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