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01节(1 / 2)





  弯着腰,伸着脑袋,朝学校内不停的张望。还见他拉着一些男学生,不知道说些什么。

  杨清没有走过去,只是多望了几眼。

  回到家里,孩子们已经放学回家,天亮已经煮好饭,择好菜。

  “妈妈(小婶)。”几个孩子见到杨清,全涌了过来。

  “好了,都去写作业,等下吃饭。天亮,你快去看书写作业。”

  “嗯,小婶,老家来信了。”天亮从堂屋的茶几上拿过来一封信递给杨清。

  老家来信,杨清有些觉得奇怪,接过信问,“你小姑写的吗?”

  摇摇头,天亮回答,“应该不是,我没有拆不知道是谁,但地址是我们老家。”庞天亮看过地址,是老家的,但不知道是谁。

  “行,我们一起。可能是你小姑吧?”

  “好。”庞天亮想到了什么,抿着小嘴,有些不舒服。

  打开信,杨清认真的看起来,庞天亮站在后面也跟着看。

  如两人猜测,是小姑子(小姑)来的信,信上一句都没有问三个孩子,反而是通篇的诉苦,说今年的秋收估计不会好,地里的粮食好多瘪子。

  没有开口借粮食,但意思是那个意思。

  庞天亮的小嘴抿的更紧了,更难受了,拉了拉小婶的袖子,小声的说,“小婶,别搭理小姑。她家不会真的活不下去。”

  小孩子心里明白着,虽然小姑以前也对他和弟弟还行,但真的只是还行。

  说好真谈不上。

  可小姑的来信,让他对小姑很失望。还没有收割就提前借粮食,这也有点太过分了。

  即便真的减产,但也不是颗粒无收,多少能收一些。还有他和弟弟们来的时候,可没有见老家遭灾,没有水灾,没有旱灾,那欠收,减产从哪儿说起。

  即便减产欠收了,队里也会分粮食,只是分的多与少。分的再少,那今年也能对付过去。缺粮食也不是马上就缺。

  本来粮食就不多,家家户户,都是吃个六七分饱。这样能吃一整年,没有几户人家餐餐吃饱饭。偶尔过节过年才吃个饱饭。

  已经是个习惯,不管怎么算,也不该现在来暗示借粮食。只是不知道这是小姑的意思还是小姑父的意思,又或者两人一个意思。

  折好信件,心中冷笑,真以为自己是散财童子,钱多的发烧。自己愿意养夫家三个侄子,除了可怜同情,还有别的考量,以及当时的处境等等。

  还有她养的活 ,才接手的。

  至于那小姑子,夫妻两人养两个孩子,不说日子过得滋润,至少不会现在就过不下去。

  一封信,没有几句是对自己与盼盼,还有三个侄子的问候,全是他们自己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全是哭诉他们怎么怎么困难。

  “知道,我又不是没在农村待过,写信过来至少需要十天半月,即便现在开始秋收,可寄信前,还没有收割。

  也不知道是你小姑的意思还是你小姑父的意思。不管他们谁的意思 ,我都没有办法帮他们。

  你小婶我,也不是什么有钱人。一个月的粮食也是有限量的,就你们三个的粮食,还是我想办法得来的,哪里有多余的接济他们。

  我不找你小姑他们借就不错了,哪里有多余的。你们三个来了燕京也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也知道,城里人买粮食都是凭证买,每个人按照年龄,按照性别,工种定额。你们三个暂时还没有燕京户口,你们三的粮食都是想办法弄来的,再像多弄,我可没有办法。

  弄粮食,可是要到处求爷爷告奶奶 ……”

  知道小婶说的话,都是事实,庞天亮心里明白。

  “小婶,我知道的。我懂的,那我们以后的户口能迁过来,能分配到粮食不?”庞天亮对于城里户口,农村户口,还没有多少概念。现在唯一着急的是,有了燕京户口,以后他和弟弟们就有了粮食定额。

  小婶也不会每月都到处求爷爷告奶奶。

  把信件放回房间,杨清撩起衣袖,去到厨房炒菜。

  转眼又是一个月。

  老家

  庞燕家里

  堂屋的炕上,于父问小儿子,“勇子,给你媳妇儿的嫂子寄的信,你确定地址没有错吗?”

  “没错的,我去燕子她娘家队里找老支书要的。我从信封上抄下来的。

  老支书说了,那是新地址,之前的屋子只有一间,住不小几个孩子,新租的,与以前的地址差不多,就是一条胡同。”

  于勇可是反复对了几遍以后才抄回来的,错是不会错的。唯一可能的是,那边不愿意搭理自己借粮食这事,所以不回信。

  于父吧嗒几口旱烟,又说,“那就是你媳妇儿的小嫂子不愿意搭理你们,要不然不借粮食就罢了,连封信也不回。”

  忧愁到不至于多忧愁,只是便宜没有占到,心里多少有些难受。

  第115章 回城知青(05)

  “可能吧, 她一个人养四个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了。别看是在城里,可那三个都没有粮食指标,想养活他们就得买黑市的高价粮食, 是不容易的。”

  于勇心里清白。

  妻子已经许久不愿意搭理他,说他不该给三嫂写信借粮食。

  “切,你那媳妇儿没用, 一点也不为咱家着想,跟她说过多少次, 让她给她三嫂写写信, 就是不听。算了, 等年后再写吧, 到时候再问问看意思, 今年减产,粮食可不够吃到明年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