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7节(2 / 2)


  不说别的产业,就说这一项,就赚的盆满钵满。

  “母亲,父亲愿意分就分吧。您也别忧思过重。”大老爷其实是几兄弟中最愿意分家的,分家越早,他的负担就越轻。

  侯爷亲自找老三老五老四单独面谈,至于谈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只是知道一个月以后,三兄弟的职位都往上面升了半级。

  职位也调了调,老三老五即将外调。昌南侯府的分家大会也定好了时间。

  该请的族人也请了,今日一早,早膳过后,昌南侯府就来了几波的客人。

  时辰一到,接待客人的三开间坐满了人,用屏风隔着,女眷(儿媳)们就坐在屏风后听着,杨清作为二房的代表,带着小远坐在前面的位置,她即是孩子也是二房代表,就坐在几位叔叔下首。

  也不需要过度的避嫌,厅堂中的男性,全是杨氏一族的男性。

  不是她的长辈就是她的堂兄,倒也不需要避嫌。

  先是寒暄,然后才进入主题。昌南侯也说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开场白,后面才进入主题。

  分家的过程很长,要说明白一些事情,然后才开始分。

  分完以后,杨清拿着那张纸,挥挥手带着小远离开。

  她也没有清高说不要,谢过以后,只说明天搬家,先走了。

  她与小远的府邸早就建好,一直有下人们精心养护。

  随时都能搬进去。

  行李已经搬过去大半,每年都会搬一些她淘汰下来的物件衣裳鞋帽等送回自己的宅院。

  在昌南侯府的东西真心不多,从半个月前就开始打包行李。

  杨清离开以后,朱氏又气的要死,指着背影喊,“侯爷 ,您瞧瞧,什么意思?”

  昌南侯也被眼前的蠢妇气的不轻,家丑不可外扬,当着外人的面指责孙女,是几个意思。

  谁知道杨清却走了回来,对着老侯爷说,“祖父,如果您什么时候卸掉身上的重担以后,我和小远欢迎您去我们家常驻,我与小远也会代替父亲母亲孝敬您。

  等有空的时候,祖父还能与我们去边关走走,去江南转转。过段时日,我会带着小远,小虎子一起下江南。

  听说江南水乡很美,还有文风鼎盛,带他们去走走。如果可以,还想带着他们在江南小住两年。祖父,您可愿随我们一起去?”

  昌南侯喜欢孙女的邀约,眼睛都有被瞬间点亮,“可以,我安排时间。”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杨清眼睛眨也不眨的对着祖母朱氏说,“祖母,即便孙女搬走,可您寿辰与过节时的节礼年礼,一定不会少您的。哪怕孙女去了江南,每年的节礼年礼,也会有人准时送过来。放心吧,该有的礼节,孙女一个也不会忘记。

  至于有些不该您想的还是别多思多虑,也别惦记不该惦记的。也别再在外面败坏孙女与小远的名声,虽然我们不在乎那些不实的坏名声。可我怕被别人知道以后,笑话昌南侯府,笑话祖父,大伯,大伯母。

  孙女言尽于此,还请祖母以后慎言慎行。”

  第106章 孤女(05)

  从京城五十里外的运河, 昌南侯带着三小上到特意定制的船上。

  是杨清用以前收集的复古木制船图纸制作的,也是改良版的。性能比古代的好,速度快, 更加的平稳。

  窗体稳, 还有单独的房间,卫浴间, 厨房, 有下人与船工用的, 还有杨清他们四位主子单独用的。

  一路从京城到江南, 一路上老爷子倒是兴致盎然,给重孙,重外孙讲解着一些地名还有人文以及一些名人。

  一老两小倒是很快打成一片, 也不用杨清带他们。只是负责给他们悄悄的服下不让他们晕船就行。

  一路上走走停停,经过一些感兴趣的城,他们就下去住一段时间,体验体验当地的风俗。

  途径望城, 几人下船。

  “曾祖,望城有什么好吃的?”小虎子也跟着喊曾祖,赵家只有三代同堂, 那边没有曾祖, 他自动减去中间的外字, 在他心里,昌南侯府与搬离的表兄侯府都是他的家。

  只不过他现在随表兄住在九姨的郡主府中。

  曾祖也搬了过来,比外祖的昌南侯府要大要好, 住的也方便。

  仰着小脸的小虎子, 呆萌呆萌, 老侯爷也喜欢得紧, 笑着说,“望城府有一种小吃非常不错,还有望城有座还颇有名望的书院。曾祖的一位好友一直居住在望城,你们跟着曾祖一起去拜访那位饱读诗书的儒雅君子。让你们也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文人。”

  老侯爷祖上就是书香门第,只是他自幼就受外祖家的熏陶,还有骨子里喜欢习武,才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他年幼时,也有不少书生友人,后来很快的战乱开始。为躲避战乱,一些友人搬离了祖籍之地,他也走上了另外一条路,慢慢的就与大部分失去了联系。

  望城的这位,就是从老侯爷的老家祖籍之地搬来的好友。

  从大楚定鼎天下以后,他有次回祖籍之地,有幸碰上了老友,他也是回老家祭祖,还有他也是带着孩子们回去认认族人修缮他这一支在老家的祖宅。

  从那以后,两人留下了彼此联系的地址,每年都有一封书信往来。

  老侯爷带着杨清他们在望城足足停留了一月有余,两个孩子也跟着学习,早起练武也从没有停下。

  江南行,足足用了三年的时间。直接又从江南去了另外一个边塞,在那边,杨清停留了许久,打开阴间之门,送英魂们投胎转世,当然也有一些本地的平民百姓的魂体也随着一起去投胎转世。

  路途上有遇到不少坏人,几人一路行侠仗义,倒是很符合他们四人的性格,骨子里都是爱惹事的人。

  在京城住上三年,四人就会离开出去历练一番,如此反复一直到两小二十岁各自成亲,进入京郊大营开始才彻底的停下来。

  此时,老侯爷的年龄也大了。但身体素质却极好,还是中年人的体质,只是外人不知道而已。

  侄子成亲以后,杨清就让他居住在隔壁他自己的侯府里。

  小夫妻过自己的日子,她也安静下来,没事就修炼下,陪陪祖父,或者进宫看看皇帝,去献王府小住一段日子,陪陪外祖,日子过得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