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9节(1 / 2)





  红扑扑的小脸上全是兴奋的笑容,摇晃着小脑袋,“不不,冷。”小家伙还说不清楚。勉强说的稍稍能听出来。

  杨清从棉衣外罩的外套口袋中掏出来四个糖果,一个孩子一个,“好了,吃糖,不许乱跑,跟着小姑姑进屋烤火去。”

  四岁的建民一手牵着堂弟一手牵着堂妹,跟在杨清身边。杨清家里的刻意的没有做老式的高门槛,小孩子们进屋也不需要抱,自己走的挺好。

  “娘,我回来了。”抱着小建业,进屋就看到了三婶,也在这边帮忙带孩子。

  杨母一个人带不过来,三婶也一起。

  见杨清抱着她的小孙孙,三婶笑眯了眼,很欢喜。侄女不偏心这点,最让她满意,对亲侄子对堂侄子面上都是一视同仁。

  伸手接过建业,嗔怪的说道,“上了一天班,怪累的,抱他干啥。”

  话是这么说,但眼神中还是很满意的

  “哎呦,三婶,我抱抱我家建业哪会累。对了,三婶,我给建业与建兵一人准备了半斤糖果,我先拿给你,你给送回家去。我这个小姑姑可不偏心,一个孩子半斤,建民与芳霞也是一样,一人半斤。”

  从挎包里拿出来四包糖果,递给杨三婶两包。

  四个孩子的眼睛都快粘在四包糖果上,特别是大一些的建民与建兵,一个四岁多,一个三岁。

  已经知道小姑姑拿出来的包包中是糖果,嘴里吃着,还流口水,看的杨三婶好笑。

  “三婶代两个孩子谢谢清清。我先回去一趟,你帮忙看着点孩子。”

  “嗯。”

  山村的夜晚很安静,天蒙蒙亮,杨清就听到另外一面的二叔家里开始热闹起来。

  她一骨碌坐起来开始修炼。

  昨晚帮忙做扣肉,一直做到很晚,就没有修炼,洗漱好倒床就睡。

  一直到上午十一点,二叔家里又热闹起来,杨清才走出门。

  等她忙完再过去,堂已经拜完,女方送亲的亲人在吃酒席,杨清姗姗来迟,用自制的布袋拎着四件套走了过去。

  在新人的房门口,杨清听到里面有不熟悉的声音在与五嫂说话,她刻意敲敲门才进去。

  进门就看到新娘子坐在床上,正与人说话,新娘子莫红霞见到杨清立马就笑开了花,“小妹,刚才我还问你哥呢,怎么没有看到你?”

  “五嫂,我来给你们送新婚礼。”

  身边的几位女的都好奇的望着杨清,眼神中全是打量。

  杨清装作不知道。从布袋中掏出来四件套,放在五嫂的手中,“我也没有什么送的 ,托人从海城弄来了一套床上用品,两个枕套,一床单一被套,被套与我家用的一样,不用每次洗的时候拆洗完又用针线缝。

  大部分都是灰蓝色,可被套中间正上面是大红色的锦缎,上面绣着鸳鸯,我瞧着满好看的,五嫂要是不喜欢就先别用,我看能不能让人带去海城换一套。”杨清的一席话,说的周围的几位年轻姑娘 ,都眨巴着大眼睛更加好奇的望着她。

  海城,那可是除首都以外,最最繁华的城市。去过两座城市的人都说,海城比首都繁华。

  都羡慕的望着莫红霞。

  此时杨清已经出去,找亲娘找儿子去了。

  新房内,莫红霞的小姐妹,羡慕的说,“红霞,你这堂小姑子,还真是不错啊,送的礼物可不轻啊?”

  莫红霞心中是得意的,但面上矜持,“嗯,习学他们堂兄弟五个,都最疼清清。重要的是,清清也会做人,不会因为哥哥们疼她让着她就得意忘形。对长辈们和哥哥们面上都是一样的,基本一碗水端平。

  上次她买新房,老家又盖了新房,习学就送了她两份新房礼。城里一份老家一份,当时还有点觉得多余,但也没有说什么。

  后来习学买房,装修好以后,清清托人从海城买回来几床毛毯,一床就送给了我们。说是新房礼。

  你们是没有摸过那毛毯,真是好,真柔软。我后来问过大伯母,哦,就是清清的娘,她们也在用,说那毛毯盖在身上可缓和了,还不掉毛。

  下个星期日在城里办酒席,你们去新房就能看到那毛毯,习学还没有用过,说要等结婚以后再用。”

  说话间,莫红霞已经利落的展开四件套,周围的人帮忙拉开看,几人倒吸一口气,惊了,真好看。

  被套与床单枕套真好看,平铺在床上,真是好看,那上面的大红色锦缎真漂亮,还有手绣的鸳鸯,荷花池塘。

  有一位小姐妹,小心翼翼的在上面摸,“真好看,真舒服,红霞,样式也新颖。红霞,让你小姑子帮我也买两套怎么样,我给钱,多给点。”

  莫红霞为难了,不知道怎么拒绝,想了想说,“我帮你们问,买不到,不许怪我与清清,你们要知道清清也是找人帮忙买,她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买到。”

  几人都想要一起点头,“那肯定,买不到还能怪你们不成,那我们成了什么人,土匪恶霸啊?”

  莫红霞赶紧把床上四件套叠好放在被子下面。

  不能再显摆,再显摆下去,就是给自己给清清找事。

  这边热热闹闹的办酒席,杨清没有坐席吃饭,她在喂奶,酒席的菜不适合她吃,太油腻。

  回到家里,飞快的给自己做了一顿饭。

  下午,收拾好与杨母带着孩子坐车回城。

  ……

  一九五五年夏,穿越而来已经两年多。

  孩子也一岁多快两岁 ,杨清也在前不久拿到了高中文凭,她虽然没在学校上课,可是有参加考试,文凭可是货真价实。

  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