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0节(2 / 2)


  杨清就记得在地球上时,一座北宋的墓中就出土了五十余件各种造型不一的玻璃器皿。

  本钱少,做生意也不大踏步的狂奔,她只能一小步一小步的慢慢挪。

  过些时日,来回倒腾几趟以后,才能把步子稍稍迈大一些。

  走到跨院,院子里摆满了大缸,里面装满了海水,廊檐下的水缸里面全是各色海鲜。

  每一口缸中滴下一滴当年在红楼世界弄的灵河水,舟车劳顿到此处的海鲜,依然活蹦乱跳。

  跨院方方正正,一边有棵大树。脚步轻缓移动,穿梭在各大大缸中。

  院内现在住的是杨清自己花银钱买的一家子下人。

  有老有小是罪官家的家奴,连规矩礼仪也不用教,这家人算是老实人,一家子老老小小的有十口人。

  青壮年有三位,住在这边帮杨清做事。

  这家人的主事的女人是二老的大儿媳,一手厨艺不错。见到主子前来,丁大家的忙迎上前来,“姑娘,刚点完数 ,没有一丝差错。数目全部能对上,还有送来几个虾夹子(大龙虾),说是送给姑娘的。”

  龙虾,杨清来了兴趣,纯野生的龙虾,她倒是喜欢吃,“走,看看去。”

  丁二家的站在一边,也跟着忙起来,引着杨清去院落中的一间小厨房。

  厨房里长长的厚实案板上,放着陶缸里面就装着龙虾,还活蹦乱跳。

  “不错,丁大家的,我教你怎么做这虾,你好生学。等下跟你家那位说,下次去那边收货,多弄些这种大虾来。咱新增一个品种。靠着这种锦绣大虾,定能大赚一笔银钱。

  到时候啊,我给你们都发红包。好好犒赏你们。”说的时候,眼带笑,眉眼弯弯,让周围的人全部跟着高兴起来。

  这边腥气很重,可大姑娘一点也不嫌弃,老宅的几位下人,都觉得这位乡下长大的大姑娘,性子不错,心底也善良。与她们也有话说,说的那些话也能说进她们的心里。

  她们是不知道后世有个词:接地气。要不然一定会说,大姑娘接地气。

  跨院的情况,大管家也是头疼,但也不好说。借用就借用吧,确实,大姑娘如果在外面租房放这些,万一出事被人做点手脚,那得赔死。

  大姑娘手中捏的那点银钱估计是大太太大老爷送的,想来也是不多。

  他也不敢说什么,好在大姑娘最多住半年,最迟年底是要回京城与家人团圆。跨院的味道,再重也有消散的那天。

  主子们今年也不回来祭祖,万一要回来也不用住到这跨院来。

  大管家思虑半晌坐下来亲手写了一封书信,让人送去京城。随行的还有几缸大姑娘交代的海鲜,缸中装有海水,还有各色不同的海鲜。

  能共装的装在一口缸中,不能的单独装。

  几辆牛车,在路上走了几天,才抵达京城。

  京城杨府

  今儿一早的,各房的主子男女各聚一屋。今儿出嫁的二姑娘(杨漫)回娘家。

  一起回来的还有她的才子夫君,夫妻俩鹣鲽情深,一起回到杨家。

  除了老太爷,都在外院招待平安侯嫡次子汪子宪。

  一家子女眷当然是招待回府的二姑娘,在老夫人的院子里蒋氏(原身亲母)亲热的拉着亲自教养长大的女儿,亲亲热热的说话。

  母女俩的那亲热样,老夫人看了不自觉的紧皱起眉头,搞不清楚里外的蠢货。对二姑娘杨漫也有了新的看法。

  没想到,自己看走了眼。从进门到现在这位假孙女杨漫可是从没有问过被掉包的那位可怜的人儿。

  老夫人冷眼旁观,也不怎么说话。母女俩亲亲热热的聊了不到两刻钟,老夫人的心腹嬷嬷之一冷嬷嬷拿着一封信件喜气洋洋的走进来。

  “是什么事儿,让你喜成这般?”

  周围私聊的几人都望了过来,看向冷嬷嬷与老夫人,只听见冷嬷嬷高兴的对老夫人说,“老夫人,老宅来信。还有大姑娘的口信,大姑娘说,她正在跟着先生学习识字写字。现在写的字一般,就不给老夫人写信。等字练的能见人咯,就亲自给老夫人写信。

  大姑娘还让人送来了一位厨娘,是她特意培养出来的。大姑娘自小在渔村长大,那些海货什么样的菜式都会做,亲自□□了一位厨娘,说是让她教会咱小厨房的厨娘。

  还送来好些的海货,老奴瞧过,那都是上上等的海货。个顶个的好嘞,大姑娘真是个孝顺的孩子。”

  冷嬷嬷人老成精,进门就瞧见了老夫人脸上的不耐。

  扫一眼就知道大太太与那位假千金二姑娘母女俩碍了老夫人的眼。

  进门时的高兴在面上又增加了几分。

  特意刺刺大太太那个不清白的。

  一席话让老夫人的笑容都止不住,拿着信件,拆开看起来。二姑娘沉思一会,脸上浮起笑容,柔柔的问,“冷嬷嬷,那大姐姐没有给母亲送什么来呀?”

  “送了呀,有单独给大太太的礼物,只是不是老奴经手。具体是什么,老奴可不知道。二姑娘要问什么,去问花嬷嬷就是。还有大姑娘给府中的长辈,兄弟姐妹都送了礼物。具体是什么,二姑娘去问大奶奶与大管事。”说完,冷嬷嬷也不再看挑事的二姑娘,嫁出去了,还在杨家挑事,手段拙劣,心眼坏与她以前装的那老好人的模样一点也不像。

  老喽,看走了眼,以前还觉得二姑娘是个不错的。

  如今细细思来,二姑娘内里藏奸,心眼多着呢。只是手段不怎么高明,可惜了,以前没有发现。

  冷嬷嬷的话一出,二房的太太江氏立马对着婆婆乐乐呵呵的逗趣,“母亲,咱大姑娘是个孝心的,自己手头不宽裕,还给府中的长辈,兄弟姐妹送礼,想来是个心善的是个好相处的。”

  老夫人当然喜欢听好听的话,只从知道真正的大孙女后背上有娘家张家女才有的兰花胎记,就上了心。

  多少代了,张氏出嫁女的后代还有女孩能与张氏女一样后背有兰花的。

  张氏的族谱记载中,好像就只有两位。也是张氏女出嫁以后的后代女孩中有人后背有兰花。

  都是隔很多代才出一位,可只要每次出的那位,都会留下一生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