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7节(2 / 2)


  吩咐丫鬟待在外头,她只径直进了大嫂的房间。毕竟是在这里住了不少时日的,她很快就见到了尚在坐月子的大嫂。

  “嫂子,我来瞧您了。”秋娘满面笑容的进了屋,先问了好,后去瞧放在床边的小摇篮,细细打量了一番后,对着这新得的小侄女很是一通好夸。完了之后,这才搬了绣墩,坐下来同她大嫂说话。

  只要不提钱,光是说好话的话,秋娘是很愿意的。不单是对她大嫂,就算今个儿站在跟前的人是她亲娘,那也无所谓,不就是好听的话吗?有的是。

  俞大嫂终究不大了解这个小姑子,哪怕先前确实有听婆母和自家男人提过几句,毕竟她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加上之前交情还不坏,主要是秋娘单方面的跪舔她,以至于她对秋娘的印象并不坏。

  如今一瞧,小姑子虽然穿着更好了,可谈吐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往夸人只反复几个词,哪怕知晓她是真心的,听着也叫人觉得尴尬。可如今,夸赞的话那是一车一车的往外送,都不带重复的,且一听就觉得格外得真诚。

  当然真诚了,秋娘已经想好了要昧下礼物,那可是一百两银票,并好几样银首饰。银子属于硬通货,那是能直接当钱用的,一两银子就是一贯钱呢!

  秋娘先是无比真诚的夸赞了一通,之后像是忽的想起来一般,唤了外头的小丫鬟进来,当然还得将食盒拿进来。

  两个食盒都是三层的那种,若是放饭菜,那兴许搁不了多少。可若放的是糕点,却是足足有三四十种花样不同的。

  银子和银首饰都是她的,可总不能空手来吧?正好,大厨房那边的饭菜糕点是不限量的,饭菜不行,糕点却可以当做礼物。秋娘毫不吝啬的要了两个食盒的糕点,这会儿让小丫鬟摆了出来,柔声给她大嫂介绍着。

  俞大嫂其实脾气是真的好,哪怕在娘家那会儿,被家里人宠着疼着长大,却也依旧没有长歪。只刚嫁过来之时,俞母有意给她立规矩,她也一样没吭声,仅是背着人跟俞承嗣哭诉了一场,之后不几日,她就跟俞承嗣离了村子,俩口子在镇上过日子,舒服又自在,回娘家还方便。

  对于秋娘这个小姑子,俞大嫂挺和气的,同她说了好一会儿话,见她特地让小丫鬟摆了糕点出来,也笑眯眯的瞧着,哪怕事实上这些糕点她还未出阁时,就已经吃腻了。

  “嫂子,我家的糕点厨子是特地去县城大酒楼里挖来的,你瞧瞧这糕点的模样,可精致了,镇上都买不到的。对了,味儿也是极好的,口味还挺多的,嫂子你是喜欢吃甜的,还是咸的?”

  一面说着,秋娘还一面叫小丫鬟拿了个碟子,各种都装了几个,拿过来让她大嫂尝尝味儿。

  俞大嫂真不想吃,她对糕点本来也没啥兴趣,干巴巴的,回头多喝了茶水,解手还不方便。可既然小姑子这般人热情,尝便尝了,她还依着小姑子的意思,连道了几声好吃。

  这下,秋娘可得意坏了,面上的喜色是掩都掩不住,直道:“嫂子若是喜欢,回头我再给你送来。”

  不等她大嫂开口,她忽的一拍脑门,懊恼的道:“瞧瞧我这记性。”又打发了小丫鬟出去守着,她继续说道,“之前阿娘去我家寻了我两三回,家里的难处我都知晓,可那会儿我是真的不凑手,倒是惹得阿娘不乐意了。这事儿我一直搁在心上,想起大哥大嫂对我的好,我这心呀,那可真是揪着疼。后来,我咬牙拿了嫁妆去换钱,正准备给大哥大嫂送过来,没曾想竟是听说大哥退学了。”

  秋娘一脸的伤感,懊恼自己最终也没帮上什么忙。

  见状,俞大嫂反而开口安慰她,只道家里的难关已经过了,你有这份心就好,其他的就别往心里去了。心下还暗道,其实小姑子人也不坏,可能之前真的是不凑手吧?

  姑嫂两个又聊了一会儿,待快晌午时,秋娘才起身告了辞,叮嘱她大嫂好生养身子骨,又再度瞧了瞧还在酣睡的小侄女,这才带着人离开了俞家。

  又几日后,俞承嗣回了镇上,他是打算给闺女办满月酒来的,虽说钻研学问很是重要,可那到底是他头一个闺女,马虎不得,再说也不差这么一两日。

  因此,俞承嗣特地提前一日从县城回到了镇上家中,还不曾忘记给小闺女带满月礼物:一个刻了卍字文的银制长命锁。

  然而,好心情并未持续太久,俞承嗣就从他媳妇儿处得知了秋娘来访的事儿,包括秋娘说的那些话,以及她带来显摆的两食盒糕点。

  他媳妇儿说那些话的时候,满是对秋娘的感激,甚至还帮着解释了几句,想着若能因此解开了兄妹心结,也不失为一桩美事儿。

  即便如此,俞承嗣也一样高兴不起来。他之前以为是他娘夸大其词了,毕竟秋娘先前看着是真不错,怎么会跟变了个人似的呢?

  结果……

  ——阿娘说的一点儿没错,俞秋娘就是个彻头彻尾白眼狼!

  搁在早先,打死他都没想到,秋娘竟是显摆到了他头上,也不想想若非他从中牵线搭桥,一个乡下丫头片子如何能攀上石家这种贵亲!

  不惜福不感恩,迟早会遭报应的!!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忘记看极挑了,今天看得忘了时间_(:3∠)_

  没日万也没6666,因为v章字数只能多不能少。

  ☆、第69章

  第069章

  有了秋娘这事儿打底, 俞承嗣对于隔房堂妹和堂侄女的心都淡了,好在他是个重信守诺之人, 既然都已经答应了, 没的为了个白眼狼反悔的。正好, 趁着这次回镇上的机会, 起码把五丫的亲事给撸顺了, 就算赶不及在年前办妥,也可以先把日子敲定了,等年后再成亲。

  次日,便是俞承嗣长女的满月酒, 甭管是俞家那头,还是他媳妇儿的娘家,皆来了人。然而, 跟上回洗三一样, 俞家表现得相当不热心,来得只有俞母和俞大伯娘。

  俞承嗣原本就因着秋娘来他家显摆一事,心里头颇有些不满, 见自家如此不给面子, 愈发有些不耐起来。原先他还想着, 卖掉名额后得了那些银两,虽不能全数给俞母, 可多少还是能给一些的。到了今日,瞧着两家这般天差地别的态度,他索性狠了狠心, 绝口不提卖名额一事,更绝了给钱的心思。

  这样也好,万一自家给了钱,弄得乡下那头以为自己手头上还有结余,反而容易闹不愉快。如今这般,倒是省事了。再说了,他亲娘的性子他自是了解的,就算再穷,也决计不会卖掉口粮,更不会动家里的田产,因此他倒也不担心家里人的生计。

  熬一熬就过去了,横竖再过些日子就是年关了,只等来年、来年……

  满月酒倒是顺利得进行下去了,俞母也终于头一回瞧见了自己的孙女,就算她再怎么瞧不上孙女,也不得不赞一句,的确是个美人胚子。

  其实,俞承嗣本人相貌并不算额外得出众,只是他带着一股子浓重的书卷气,倒是让他原本较为普通的容貌平添了一份独有的气质。至于他媳妇儿,顶多也就赞一句面容清秀,离大美人还是有一段不短的距离的。

  偏生,这两人所出的闺女,却是天生一副好相貌,明明如今才刚满月,便已经显露出了精致的五官来。瞧她这模样,只要以后不长残了,想来又是个美人儿。

  “都说生儿子像舅,生女儿像姑,我瞧着这孩子倒还真的挺像满娘的。”俞母原本是不怎么稀罕这孙女,可瞧着同大闺女满娘幼时极为相似的模样,倒还略添了几分好感。当然,说白了她仍是不稀罕,只是不甚走心的随口夸赞两句而已。

  倒是俞承嗣,先前没注意到这一茬,听得俞母这话后,仔细的打量了他闺女一眼,又认真回忆了一番,当下就乐了:“还真是,要是以后长大了也像满娘,倒是挺不错的。”

  自家的闺女自家疼,俞承嗣原就挺在意自己头一个孩子的,如今听了这话,心下愈发的高兴了。女儿家除了家世脾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容貌身段了。偏生,这家世可以由他这个当爹的去拼搏,横竖闺女如今还小,等十年后他肯定能当上官了,脾性也可以慢慢教养,有他盯着必然不会差的,唯独容貌身段却是天生的,若能在这两方面得到老天厚爱,才能保证将来的日子过得幸福顺遂。

  结果,他正高兴着呢,俞母就给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长得好像也没用,横竖将来都要嫁出去的,替别人家养罢了。”

  俞承嗣在心里长叹一口气,倒是没跟他娘争辩,毕竟都这般岁数了,观念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他没心情同俞母争辩,倒是有一事儿,得提前支会一声。

  眼瞅着年关将近,按说俞承嗣他们一家三口都得回村过年,当然也包括五丫和喜妞。可这不是情况特殊吗?他的闺女才这么丁点儿大,要是这会儿是夏日里,出个门倒也没啥,可这寒冬腊月的,大人在外头待久了都吃不消,更别提小婴儿了。所以,俞承嗣提前告诉俞母,今年他就不回去了,正好科举将至,他也能多些时间用功苦读。

  道理是说得通的,孩子还小,当娘的也才刚出了月子,俞承嗣本人又要准备来年的乡试,种种加在一块儿,反而显得过年不是大事儿了。

  可俞母心里头还是颇有些不乐意,一个小丫头片子怎么就那么娇贵了?再有,先前她不想得罪儿媳妇儿,也是因为儿子要靠着岳家那边,可如今既然都从明德书院退学了,还顾忌那么多作甚?用功苦读哪里都成,自家的房舍还比镇上的更大更宽敞呢,怎么就不能回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