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节(1 / 2)





  “张校说了,你来这么久还没有给你接风。今晚他刚好没应酬,让我约上你,一起吃个饭。”韦城说。

  沈因看了看远处,天光明显长了起来。他来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向张驰正式道过谢。虽说他是母亲的学生,但必要的礼节还是要讲的。

  “好吧。今晚我作东。”沈因说,“你看张校长还需叫上谁。”

  韦城瞟了他一眼,来这么久还没见过要抢着接客的。他笑笑:“张校已让我定了馆子。你下次再找机会吧。”

  沈因也不好推辞。

  忽然韦城把头转了转,看向沈因的身后,“韩远,有事?”

  沈因一回头,韩远拎着书包正站在他们两步远的地方。

  沈因忙走过去。“找我?”

  韩远把手上的卷子递到了沈因手里,“做完了。”

  沈因把卷子粗略地翻了翻。依然是韩远风格,要么不会做,空在那儿,要么做了,基本上不会错。

  大概不到十来秒的时间,沈因抬起头。“大概比上周考试成绩高出7分。其中丢掉的一道5分题,应该是我上课才讲过的公式运用。上课出神了?”

  韩远看着沈因,嘴角动了动,一笑。也不说话。

  沈因把卷子收了起来。“你在想,你来上课已给足我面子了。是不是?”

  的确,韩远基本上很少缺他的课,但他从别的老师那里了解,他依然迟到早退。这一周多的时间,他还请过两天假。

  “不是。”韩远微微一笑,“我刚才是在想,这个老师怎么这么厉害。扫了一眼,就把分给判出来了。”

  沈因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我就判了个大概,等我回去再好好看看。”顿了顿,沈因说,“我上次给你提议的事,这周能找出时间吗?”

  韩远点点头。“我今晚有事,要不就明晚。刚好周末。”

  “就这样定了。”

  沈因转向韦城。韦城一把又捞了他的胳膊就走。

  “我约了几个老师先早点过去,摸会牌。”

  “嗯。”沈因漫声应了一声。

  韩远看了会儿两人的背影,把背包背上一边的肩头,跟着也下了楼。

  沈因与韦城一进包厢,张驰已坐在里面。和他一起的还有杜春宏和助务处主任王锋。杜春宏正拿着一本庄子,看得津津有味。

  王锋与张校坐在沙发上,说着话。

  沈因挺佩服杜春宏这点的,任可场所,时间,手里都能拿着书。

  韦城一见杜春宏:“老杜,你又把书给带这儿来了。我不对你说了么,在网上下载一本,多方便。非要带来带去,不嫌麻烦。”

  “手机上的字太小,而且闻着这印刷味儿,心里舒坦。”老杜说。

  张驰看向沈因:“沈因,快坐,外面冷吗?”

  “还好。”

  沈因把外套脱了,挂了起来。才在张驰对面的沙发上坐下。

  张驰三十七、八的样子。二十七岁开始在十三中学任教,经历几次人事变动后,五年前,被教育局任为校长。在任其间,虽没有多大的成绩,但在校风建设方面颇有建树。

  十三中在五、六年前,是全市出名的烂摊子。学生出勤率差,升学率低,一年一两次集众打架造成的家长上访,让市政府颇为头疼。

  正因如此,教育局才狠下心来,下了一批学校干部。从年轻老师中选拔一批学历高,又有教学经验的,提拔上来。

  张驰就是在那种环境下,走马上任的。

  张驰一上来并没有大刀阔斧地搞改革,而是从制定制度,加强对教师管理,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改变。

  学校管不好,主要是教师不负责。这就是他的治校理念。

  经过加强对教师的奖罚考核以后,校风班风与几年前已不是同日而语。同时随着师资力量加强,这所大众眼里的滥学校,开始有了升学率,虽然不能与别的城市重点中学相比,但与自己比较,已是显著的提高。

  每年考入一本的虽然不过5%,但考入二本大学的学生也在日益增加,已达到30%以上。

  这是沈因来后,掌握的资料。

  而此前,他只知道他是母亲的学生。

  “林教授身体还好吗?”张驰问,同时向其他几个人解释,“林教授是我的恩师。”

  “您是x大毕业的,林教授应该也是在那里执教吧。”王锋有些讨好意味地说。

  张驰笑了笑。点点头。算是接受了王锋微妙的恭维。

  “是呀。那时我常跑到林教授家里,在她那蹭饭吃。”张驰笑着说。

  虽然不到四十,张驰已有些官场的油态。

  几个老师的目光同时落在沈因身上,沈因的背上开始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