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太子失忆后第199节(1 / 2)





  外国使臣听罢,都是一脸失望。

  便有人提出,能不能去太子妃的庄子里看看,他们对草莓很感兴趣,也对玻璃房感兴趣,不知道那玻璃房是怎么在寒冬季节种出粮食的。

  这下子,连三皇子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这些外族使臣怎么有脸提这种要求?他们看起来像是傻的,会应下这种要求吗?

  自从太子妃住进桃花村的庄子后,和凤丘山那边一样,都被皇上派重兵守着,白天黑夜都有士兵巡逻,闲杂人等不得轻易靠近。

  不说闲杂人,连京城里的那些世家勋贵,都不敢轻易靠近,就怕被驻守在那里的士兵当成图谋不轨之人处理掉。

  从中也可以看出皇上的态度。

  连二皇子和三皇子都不敢轻易靠近,他们是傻了才会带这些外族之人过去。

  二皇子再次断然拒绝,表示他们无能为力。

  他懒得和这些外国使臣扯皮,将他们丢给三皇子去应付,忙不迭地跑了。

  三皇子:“……”可恶!老二真不仗义!

  最后外国使臣进宫觐见大禹皇帝时,特地向大禹的皇帝提了这个要求。

  昭元帝毫不犹豫地拒绝,而且拒绝的理由很正当,太子妃目前住在庄子里,他不能让人去惊扰到太子妃。

  朝堂上的大臣们眼观鼻、鼻观心。

  他们都在心里恍然大悟,原来皇上故意让太子妃住到庄子里,还有这作用,果然皇上的心思谁都猜不到。

  外国使臣能怎么办?

  他们有求大禹,姿态本就比较低,若是大禹皇帝不肯,他们自然也没办法。

  于是他们再次降低了要求,“不知我等能否见见太子妃?”

  “贵国的太子妃是位女中豪杰,我等对她素来敬佩,若能见她一面,三生有幸。”

  “……”

  几个外国使臣操着刚学会的大禹雅言,怪腔怪调地说着赞美之词,听得众人脸色发黑。

  他们大禹的太子妃岂能让尔等外族想见就见的?

  别以为他们不知道这些人打的是什么主意,因为皇上故意晾着他们,卡着他们的请求,所以这些外国使臣便想从太子妃那里入手。

  很多人认为,太子妃能种出玉米和红薯,估计还能种出更高产的粮食,对她充满向往,说不定已经心生掳人回国的邪念。

  高产的粮食种子,确实也值得这些外族铤而走险。

  这次昭元帝并没有拒绝他们。他决定为这些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臣接风洗尘,举办宫宴,届时太子妃也会出席,让他们别急。

  不过时间定在一个月后。

  先前这些外国使臣来京时,由于到来的时间不定,所以昭元帝也没过多理会,如今见他们赖在京城不走,又提出这样的要求,昭元帝决定还是尽尽地主之谊。

  朝堂上的大臣们自然没有意见,只是心里纳闷,为何要定在一个月后?

  下朝后,数位德高望重的老大臣随着皇上去勤政殿议事。

  太子和二皇子、三皇子也在。

  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大雪,时不时有雪灾的消息传来,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众人很快就拿出对策。

  说完这事,便有一位老大臣问:“皇上,为何要在一个月后举办宫宴?臣观那些外国使臣之意,他们的目的并不旨在见太子妃。”

  老大臣含蓄提醒皇上,别被那些外国使臣蒙蔽。

  昭元帝笑了笑,“一个月后,有两种粮食应该能收获,正好用来招待这些外族使臣。”

  粮食是让人敏感的字眼,一时间,殿内所有人都目光灼灼地盯着昭元帝,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粮食能收获,让皇上特地提它。

  “皇上,是玉米和红薯吗?难道又继续种了?”兵部尚书是个大老粗,并不知道这两种粮食的种植时间,还以为冬天也能继续种。

  昭元帝摇头,“这两种粮食冬天种不了,明年春天才能播种。”

  众人听出这话的潜台词,难不成有什么粮食在冬天也能种植?

  “倒也没有。”昭元帝面容含笑,“有一种是太子妃让人建了玻璃房种下的,玻璃房的温度较高,就像一座暖房,用来种一些反季节植物确实不错。”

  众人顿时歇了心思。

  玻璃房建起来倒是容易,反正玻璃的价格也不贵,但要用玻璃房来伺弄庄稼,那实在太奢侈,可不是人人都能学太子妃的作派,财大气粗地在庄子里弄几个玻璃房来种庄稼的。

  最后,大臣们都不知道皇上要用来招待外国使臣的是哪两种粮食,不过并不妨碍他们猜测。

  不是玉米也不是红薯,难不成还有什么高产又好吃的粮食?

  太子妃也太能干了吧?

  怨不得那些外国使臣心思浮动,都想见太子妃,连他们都有种想见太子妃的冲动。

  大臣们都离开后,昭元帝留下三个儿子,询问他们最近的差事,顺便提点几句。

  二皇子和三皇子都恭敬地聆听他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