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祸国·归程(出书版)第72节(2 / 2)


  红玉气得眼睛都红了:“这个不算!混蛋!七儿,有种跟我比一场!”

  秋姜放下铜镜,转头看着她,回答道:“不好意思,我一向挺没种。”

  红玉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秋姜的目光跟颐非对上,颐非对她眨了眨眼睛。

  论起不要脸的耍赖本事,秋姜想,其实我也挺不赖的。

  第二十三章 真名

  朱小招重新穿上斗篷,示意颐非和秋姜跟他走。

  刚一开门,颐非就立刻掀起朱小招的斗篷钻了进去,紧跟着,扑涌而至的风雨将斗篷再次淋湿。

  颐非在斗篷里笑道:“这法子不错。”

  红玉慢了一步,被他捷足先登,气得胸口发闷,幸好还有秋姜同样没伞,这才平衡一些。

  朱小招带着他们穿过院子,来到柴房。虽然不过十几步路,但等他们走进柴房时,红玉跟秋姜全都湿透了。

  朱小招解开斗篷,对跟狗皮膏药似地贴在他背上的颐非道:“殿下可以下来了。”

  颐非笑嘻嘻地松开他,环视柴房道:“这里有密道?”

  “是。”朱小招走到炉灶前,伸手往里面拨动一番后,灶洞内出现一道暗门,露出个刚好够人钻入的洞口来。

  “毕竟是你的老巢。”颐非倒也不怎么惊讶。朱家铺子作为曾经如意门的据点之一,肯定有其特殊的传信之法。只是谁能想烧火的灶内会有机关。他们霸占此地多时,一日三餐都在这生火,也没察觉出异常。

  而如此飓风天气,外面行走艰难,朱小招却来得悄无声息,也只有密道可以解释了。

  四人一个个地弯腰钻进洞中。入口虽小,但一进去里面另有天地,密道高近一丈,宽五尺,朱小招从柴房拿了一盏烛台在前领路,四人行走其中也不觉逼仄。

  颐非左看看右看看,忽道:“朱爷怎么样了?”

  红玉在队尾嗤笑道:“你怎么不问问江晚衣?”

  “这世间任何一个怕死的人,见到他都只有好衣好食供起来的份。”

  红玉的唇动了几下,似想反驳,但最终没吭声。

  “朱龙没事。”说这句话的是走在第二个的秋姜。

  颐非很想问为什么,但不知为何,看着前方秋姜的背影,却又不想说了。他有预感,现在就算问,秋姜也不会回答,而真相,等见到如意夫人后自会揭晓。

  他们已经走了九十九步,差最后一步就能走到如意夫人面前,绝对不要节外生枝才好。

  密道很长,分支极多,若非有朱小招领路,就算有外人闯入,也绝对会迷路。颐非一边走一边记路,记到一半毅然选择了放弃。

  有时候,虽然自尊心难以接受,但不得不承认,跟真正的变态比起来,自己还是有所欠缺的,比如——怕死的程度。

  想他皇子府的那个地道,虽然建在湖里十分隐蔽,但也就那么直来直去的一条,只求危难时能够第一时间逃走。

  而如意夫人的地道,已经不仅仅只是狡兔三窟,赫然像个庞大的蚁穴迷宫,也不知道是花了多少年才神不知鬼不觉地挖成的。难怪她能躲起来这么久都没被颐殊找到。

  如此大概走了盏茶时分,朱小招在其中一条岔路前停下。前方有三条路,他却没有选择任何一条,而是直接在墙上一拍,咔咔咔,墙上移开了几块石壁,露出一个房间。

  颐非想:唔,非常简单却又巧妙的障眼法。当前方出现三个路口的时候,人们总是会习惯性地思考该选择哪个路口,却不知真正的道路在来时路的墙壁上藏着。

  四人走进房间,置身处,是个水气氤氲的房间,四壁全是用光滑的大理石所砌,挂着重重纱帘。

  掀起帘子,房间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木桶,桶身以上好的紫檀木所制,上面镶嵌着许多宝石,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奢靡之意。桶内装满了水,想必原来是热的,这会儿已经凉了。

  桶旁有一组矮几,上面放着丝帕、水盆,还有一具铜雀香炉,袅袅白烟正从孔雀的三根羽翎中升起,香味沁人心脾。

  颐非看得啧啧。这时,前方真正的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一个稚气的声音道:“朱公子,您可还好?夫人让来问问,是否需要什么。”

  朱小招答道:“不用。我马上就好。”

  门外的声音应了一声,脚步声逐渐离去。

  看来密道的这个出口,是某户人家的浴室。而朱小招是借着沐浴进入,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朱家铺子的。

  只是,这一来一返,差不多有个把时辰,这个澡确实洗得太久了些。

  朱小招将斗篷丢弃在密道里,石壁又咔咔咔地合上了,肉眼几乎看不出缝隙,真正鬼斧神工。

  做完这一切后,他打开门,门外已没人了。

  但也无风无雨,一派祥宁。

  颐非快走几步出去,发现原来外面还在屋内。

  一个巨大的拱形屋顶,罩着眼前的一切:假山流水,翠竹琼花,一栋栋精巧的小楼沿着蜿蜒的鹅卵石小径而建,每隔二十步就有一根柱子支撑着屋顶,柱子之间拉着线,挂着一盏盏灯笼连绵起伏,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

  也就是说,他们现在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房子里,房子里面有楼、有花圃、有路、还有个不小的池塘,几尾锦鲤时不时地跃出水面,溅得水花叮咚。

  颐非被眼前这番奢华到了极点的景象所震慑,喃喃道:“我们程国境内,竟有如此仙境么?”

  红玉道:“你自然不知,因为这是你去年离国后,你的好妹妹建的。”

  颐非更是惊讶:“一年时间就能建成这一切?”

  红玉讥笑:“一年时间自然建不了这么多楼和路,但在原有的楼上加个屋顶,又算什么难事呢?”

  颐非恍然大悟,再细看那一根根支撑着拱形屋顶的柱子,果然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