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追踪师第4节(2 / 2)


  原来如此!手下刑警纷纷点头认同,确认了聋哑人群体这条线索,案件侦破就推进一大步了。

  林奇也不由得朗声笑起来,简直要腾云驾雾了。他笑眯眯地转头对向夏明,却发现对方已然目瞪口呆。

  “你有什么不同意见?”林奇问他。

  夏明咳嗽一声,活了过来:“嗯……我和你的看法有点儿出入。”

  林奇不太乐意地扬起声:“那就说出你的高见吧。”

  夏明把电脑屏幕朝向了刑警们,里面依然在循环播着两段视频,他指着其中的矮个男:“一个露出摄像头的手机,一个耳麦,走在路上不时身体转来转去,用拳头遮住嘴巴说话,这几条线索合起来,最合理的解释是,有人在幕后指挥他们的整场犯罪。”

  “有人指挥整场犯罪?”一人惊讶道。

  “是的,有人通过他手机上的摄像头,实时盯着犯罪现场的一切,并且通过耳麦给他下指示。很少有人会把手机放在衣领口袋,之所以放那儿,因为这更方便第一视角观察现场。矮个男走在路上,正常人观察周围只是转头,他却转动整个身体,为的是让幕后人通过手机看清现场环境。手机放在衣领口袋里,用纽扣袋帽盖着,说明他们不想让人质知道还有人在幕后指挥。可是他却把一侧的袋帽折到后面,露出摄像头,根据证人描述,其间袋帽翻出来,他还重新折回去,把摄像头露出来。此外,他经常把拳头伸到嘴边说话,我猜,他拳头里握着一个无线话筒,跟幕后指挥者进行沟通。”

  周围刑警纷纷沉默下来,一连串的细节合起来,无疑指向了这个可能。此前几次犯罪调查中,他们从没想过幕后还有人通过视频实时指挥整场犯罪。

  这样的案子可从来没发生过。

  隔了半晌,林奇缓缓点头,虽然不情愿,但相比聋哑人的推测,显然夏明这个分析更合乎逻辑,当然,手下也很配合地当他此前开了个小玩笑。

  他又问:“不就是入室抢劫吗,为什么还要通过手机视频,实时指挥?”

  “也许是另一个同伙怕两人把抢的东西藏起来,所以监督现场的收获。也或许,幕后的那个人才是整场犯罪的主谋,比他们俩更专业。”夏明顿了顿,补充说,“还有一点,他们的犯罪频率,一星期一起,这里有个很大的麻烦。”

  林奇简直快被他逼疯,有话不能一口气说完吗,非要等领导来不耻下问?他故意不做声,瞥了眼李振威,李振威连忙向夏明发问:“什么麻烦?”

  “如果他们犯罪前不经过踩点,不可能一个监控都拍不到他们。他们肯定是经过踩点的,并且需要很多次的踩点。一星期一起的犯罪频率,按常理来说,准备时间是不够的。”

  李振威道:“照理说,如果多次踩点,连着几天都从摄像头下面经过,应该很容易被我们发现。可我们反向调查之前的监控,也没见过这两人。”

  “歹徒具体怎么准备犯罪前的工作,我不知道,不过这种犯罪是必然会踩点的,既然反向追查没见过这两人,那么很可能是幕后指挥他们的人实施踩点,设计犯罪路线。我猜想那个人应该精通电子反侦查,包括如何躲避监控探头。”夏明说着拿起了面前的这根“电子潜望镜”。

  电子潜望镜一头是个小巧的广角摄像头,中间是可伸缩的套管,与自拍杆相似,里面连着线路,另一头用电线连着一块巴掌大的显示屏。这设备主要用在警方的抓捕行动中。

  比如警方要抓捕在屋内的犯罪嫌疑人,但不知道屋内的情况,就可以先藏身隔壁或者屋顶上,把电子潜望镜的杆子放长,把里面的电线拉出来,让摄像头悄悄伸到对方的窗户外面,警方就能在另一端的屏幕上把屋内情况查看清楚,再安排进攻方案。这跟医院做胃镜是一个道理。

  夏明握着电子潜望镜,说:“这件设备,我想你们警队用得也不太多吧?”

  “不多。”林奇道。事实上,他也只知道有这设备,在实际抓捕任务中,他还没用到过。因为电子潜望镜的用途很小众。像大级别的抓捕犯罪团伙,这几年普遍使用无人机等工具。普通抓捕行动,大多是警方在犯罪嫌疑人据点旁埋伏等候,时机一到,四面八方包抄过去。

  电子潜望镜几乎只用在遇到屋内犯罪嫌疑人有枪械,或者有人质,并且还需要警方在不惊动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顺利潜入隔壁或屋顶,距离也不能太远,否则线就不够长了,这些条件太过苛刻,导致这种工具大多时候是摆设。

  “我想绑匪包里装着电子潜望镜,大概是翻墙用的,他们用电子潜望镜查看墙后是否有人经过,确认安全再翻墙。要不然大白天翻墙出入小区,如果翻过去刚好有人在面前,就尴尬了。只不过,电子潜望镜是很冷门的设备,实际应用是这几年的事,全国只有我们大康和海华两家安防企业生产,我们公司产量也很少,官网上都没展示,几乎只供给公安系统做反恐演习,地方上的很多公安装备库里都没配备。我想一般犯罪分子是不知道电子潜望镜的,就算知道,也缺乏购买渠道,黑市上可没这么冷门的东西。可绑匪不但知道,还用上了。这伙歹徒看来对我们安防公司的产品很是了解。”

  林奇听他这么说,脸色渐渐变得严肃。这时,他接到一个电话,挂毕,皱起了眉:“市局刑侦处刚刚查档发现,这两名歹徒不是第一次犯罪了,四年前,两人抢劫珠宝店,开枪打伤围捕警察,闹得满城风雨,当时负责追踪这两人的,也是你们大康公司的技术团队。”

  第七章

  杭州钱江新城南侧有一栋外观朴实无华的大楼,外表看起来平淡无奇,楼底下却总停满了车辆。不时有一些男女穿梭其中,尤其每到夜晚,喧嚣的都市重归平静后,这栋楼里却开始灯火通明,通宵人声不绝,每道门都需要刷卡出入,里面的人员大都穿着制服,总是保持着职业性的警惕,这里严禁不相干人员进入,充满了一种神秘感。

  当然,如果你以为这是某个隐藏在繁华都市下的特殊会所,那就错了。这里是杭州公安局下属科技局的电子信息中心,也是全市重大警情的总指挥处,全市所有的安防数据都汇集至此。

  很少有城市在公安局下另设科技局这样的高级别子部门,这正体现了这座安防之都对电子刑侦的重视程度。

  二楼是指挥中心,分成几个区域,交通、110等不同部门的指挥部门都在此运营。三楼设置了案件侦破区,有指挥室,也有专案组办公室,都是玻璃墙壁间隔,风格颇像互联网公司,唯独不同的是,这里的玻璃上都贴了单向膜,外面的人看不到室内情况。

  此刻,在一间小型的专案组会议室里,夏明和林奇等一干刑警坐在长桌一边,对面是三个神色各异的男人。

  中间那位穿着警服,身材略显瘦削,三十五六岁的年纪,名叫张强,是公安科技局的一名处长,主管电子刑侦的工作。夏明和他接触过几次,知道他是警察队伍里少数很懂电子技术的人物,只不过平时为人官僚又刻薄,大多人不喜欢跟他打交道。他身形一丝不苟地坐在椅子上,半眯着眼打量对面这些人,最后目光停留在夏明身上。

  张强右手边坐着一位四十多岁的胖子,名叫李忠厚,人如其名,面相也是厚道人的模样。夏明和他就熟悉多了,两人同在大康公司,也同为信息中心服务,他过去做的是跟夏明同样的工作,是公司派遣到警方的技术主管,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调到了硬件主管。他和夏明在信息中心的分工关系,就像电脑坏了他来修,软件怎么用夏明管。

  张强左手边是个三十七八岁、一眼望去便是精明厉害角色的男人,叫应文博。他过去也在大康公司,是李忠厚的下属,后来跳槽去了大康的竞争对手海华公司,现在是海华公司派到信息中心的技术主管。作为敌对公司,又同是协助警方追踪的技术主管,他和夏明不管哪方面都是直接竞争对手,一向不和,若不是这次市局要求当年黄金盗窃案的追踪小组成员向现在的专案组讲述案情,他可不愿意坐在这里听夏明问话。

  这三人是四年前黄金盗窃案追踪小组的主要成员,张强是当时警方的负责人,李忠厚是大康公司的技术主管,应文博是骨干技术人员。

  最近这起连环入室抢劫案发生后,由于一直未能查清歹徒身份,市局开始安排人手查档,包括本市和周边省市近些年发生的类似案件,看看这两人是否有案底,结果很快发现这两人不但有案底,还是年年被重新提档关注的大案。

  四年前,两名歹徒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接连盗窃了三家黄金店。前两次都是私人单间店面的小金铺,每次被盗财物价值有上百万。第三次,两人向一家全国连锁的大型黄金旗舰店下手,被盗黄金将近五十公斤,加上铂金、白银和其他珠宝,案值破千万,成为杭州多年来最大的一起盗窃案。

  查档发现这次的两人与当年案件的抢劫犯很是接近,脚印跟卷宗里的记录做对比,尺码几乎完全吻合,于是市局决定并案侦破。

  四年前的三次金店抢劫中,前两次歹徒都安然无恙。最后一次发生在深夜一点,两人照旧戴了口罩,来到黄金店门口,矮个男在一旁放风,高个男只花了两分钟就撬开了卷闸门和保险门。进店后,两人很专业地先切断了金店和派出所的报警线路,又剪断店里的监控,随后撬开储藏室的双重防盗门,再连续撬开三个保险箱,把里面的财物洗劫一空。店门外的道路监控和储藏室内未被发现的一个隐蔽红外夜视探头拍下了全过程。

  事后调查发现,高个男开锁水平极其高超,尤其是开保险箱,不到五分钟一个。

  只是他们这次运气不太好,离开时刚拉起金店的卷闸门,恰好一辆巡逻车拐过路口驶来,半夜金店里走出两个戴口罩、背着沉重双肩包的男人,巡警一秒钟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两人一见警车,撒腿就跑,巡逻车在其后紧追不舍。他们逃进了附近的一片棚户区后,警察下车追赶,同时也早已通知派出所和分局值班警力前来抓捕。

  几组警察从棚户区的各个方向包抄,两名犯罪嫌疑人由于各自背了重达五十斤的黄金财宝,逃跑速度不快,即将逃窜出片区时,遭遇了四名警察的前后围堵。

  当时的现场警察以为只要能暂时控制住他俩,附近对讲机听到动静的其他警力马上能过来支援,谁知这两个都是狠角色,根本没有束手就擒的打算,高个男见到警察直接冲上去一脚踹翻一人,再一招就把另一名警察的手臂掰脱臼了,把人的手臂掰脱臼需要相当的力气和技巧。第三名警察正要掏枪,矮个男却抢先一步,掏出一把枪,一枪击中了他的腹部,短短的时间内就伤了三人,警方压根儿没想到他们手里有枪,趁第四名警察发愣的瞬间,两人逃离现场。

  后面的警力不到几分钟就全部赶到,顺着他们的逃跑路线追赶,同时,上级单位派来的大批警力赶到,沿路设卡,彻夜搜查,但最后还是被两人逃脱。

  当时两名歹徒背负重物,照理应该逃不了多远,也不知他们怎么办到的,硬是逃出了天罗地网的封锁线。此后,警方连续多天设岗、查访周边,却再也没有发现那两人的踪迹。

  后来警方也想过其他办法,根据他们一招制敌的身手和枪法的准确度,怀疑他们是退役军人,可退役军人实在太多,不知道他们出身哪个军区,全国军区众多,地方公安可无权找军区协查,光知道大概的身高体形,警方束手无策。监控拍到高个男开锁很有一套,尤其是开保险箱,他是通过听筒判断转动声音开的,这需要很高超的技巧,他速度很快,显示出极其专业的开锁能力,怀疑他在开锁公司干过,可是调查一番,同样没有结果。

  案发第二天,公安科技局与大康公司的追踪团队开始通过调取路面监控来追查两人的行踪,一开始两人当晚的行踪路线查得一清二楚,但追查到靠近郊区的地段时,由于同一路段的几个探头都出了故障,导致后面的追踪没法进行。

  这就是张强向他们介绍的当年黄金盗窃案的始末。

  夏明思索片刻,向李忠厚发问:“他们逃跑时,最后由于探头出了故障,没法查下去,那么他们来的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