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把星际技术上交了第67节(1 / 2)





  【啥?人造虫洞和曲率引擎是一种东西吗?这是真实存在的吗?我有生之年可以梦想一下星际航行了吗?】

  【额,目前还只是理论啊,理论什么时候能变成现实,这真的是一个很迷惑的问题。就像是可控核聚变你们知道吧?可控核聚变的理论几百年前就提出来了,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实现。】

  【啊这……好吧,是梦想破碎的声音。】

  【古博士的那篇论文,国内外的很多专家都还在研究吧。我也是理论博物学博士在读,那篇论文我也看了,数学部分太难了,现在只能等待其他专家的研究结果。】

  【我有点相信古景耀是外星人了怎么办?这种在各个领域都跨越时代的天才,难道会是真实存在的吗?】

  【虽然确实让人难以置信,但外星人说更不靠谱吧?哪来这种全心全意为夏国人民奉献的外星人啊?】

  广寒宫顺利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古景耀本人就低调了下来,不过关于他的报道却并没有低调。

  很快在广寒宫核心舱顺利入轨的当天,一篇报道广寒宫背后故事的访谈文章就发表在了《航天科技报》的头版头条,网络版也同时上线,并在这个全民关注广寒宫的时刻被大量传阅。

  文章中对广寒宫核心舱首席工程师何洋的采访中有很多提到了古景耀的内容,被一些网友摘录整理了起来。

  记者:我了解到,广寒宫核心舱从研发到制造完成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这是不是说明研发的过程比较顺利呢?

  何洋:怎么说呢,确实也可以算是比较顺利吧。广寒宫核心舱和我们之前研发的蓝星空间站的技术并不相同,而是进行是了很大的升级改造,实际上技术难度很高,在研发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之所以能够这么顺利,在短时间内完成,古顾问的指导应该是最关键的因素。

  记者:你说的古顾问就是古景耀博士吗?最近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他的传闻。

  何洋:没错,他是我们项目的总顾问。我不太关注网络,不太了解那些传闻,但古顾问非常厉害,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每当我们遇到了瓶颈,只要去咨询他,他总是能够给我们答案,并且他的答案总是正确的。

  记者:在广寒宫开始研发到最后发射成功的过程中,最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么呢?

  何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事情有很多,但要说最深刻的应该是最后检查验收阶段发现的问题吧。在最后验收阶段,古顾问发现了一个很小数据上的不同,最后进行检查才发现有一块材料强度不够。最后我们替换了那块材料,解决了广寒宫核心舱的隐患。我现在说起来好像很轻松,但为了找出问题,当时我们所有人不眠不休忙了好多天。

  记者:听起来是很难发现的问题。

  何洋:是的,非常隐蔽。最后是古顾问把所有的材料看了好几遍,才发现了焊接的时候出现了意外。要是最后还是找不出问题,我们就得把所有材料全部换掉,那样发射时间就肯定会推迟了。

  第89章 联合作战

  由于前段时间网络舆论战的关系, 这段时间网络上关于古景耀的舆情席敬也会做一个大致的收集整理放到古景耀的案头,这些资料会归类在不太重要可看可不看的文件之中。

  古景耀忙的时候就不会去管它们,但如果没有那么忙就会随便翻翻。

  看到何洋的媒体面前对他的夸赞, 以及网友们几乎把他吹成爱因斯坦、牛顿再世的彩虹屁, 古景耀无奈地摇摇头。

  他还是个挺有自信的人, 但自比爱因斯坦和牛顿的话,他觉得自己多少有些登月碰瓷了。

  诚然, 爱因斯坦和牛顿并不总是正确的,比如爱因斯顿坚持的决定论否定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现实是上帝真的掷骰子。

  夏国有句老话叫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实际上即便是圣贤也不总是正确的。

  但这些谬误并不能改变爱因斯顿和牛顿的天才以及他们对科学发展的贡献。

  古景耀觉得,他一个开挂的, 还是不要和人家真正的天才相提并论了。

  放下手里的文件,古景耀对席敬说道:“互联网的热度来的快去的也快, 过两天应该就不会有多少人讨论我的事情了。”

  席敬也跟他开玩笑:“是,过年天您就要变成过气网红了。”

  过气不过气的,古景耀是真的不太在意,毕竟他甚至没有多少上网的时间,如果不是有席敬整理的这些东西,他甚至连自己在网络上的热度都不会知道。

  广寒宫核心舱在月球轨道上顺利运行,各项测试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如果一切顺利, 下一个阶段就是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到广寒宫上了。

  在这段时间, 古景耀的工作恢复了平时的节奏, 相比起来他也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星际那边。

  这段时间,古景耀他们已经报名了一些想要参加的个人和团队项目, 而三年级的第一次联合训练也即将展开。

  全年级的学生在登入虚拟网络之后,都被统一传送到了一个战场地图之中。

  古景耀看了看四周,发现自己身处的似乎是一艘大型母舰的大会议室内,会议室里坐着很多人,仔细一看基本上全部都是特别班的同学,坐在他对面的是崔静慧,而坐在两人中间上首位置的是特别班的班长孙蔼明。

  他想了想,查看了一下系统提示,发现这个战场还是有背景的,系统提供是战场背景以及学生们各自的身份,换句话说这还是个角色扮演的模拟战争游戏。

  战场背景比较简单,月轮帝国青叶星系群境内某一颗人居星球上遭遇了一场生物危机。

  造成这场生物危机的是一种生活地下擅长打洞的生物,这种生物有着尖牙利爪和强悍的攻击力,并且还会传播一种人畜共患病,只要人类的伤口或者粘膜和这种生物接触,就有极大的概率被传染,因为疾病发现的时间还太短,目前暂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药物进行压制。

  但药物的效果有限,并不能够完全控制疾病,被感染的患者必须立即送到医院接受支持治疗并进行隔离。

  因为这种生物擅长挖洞,暂时被生物学家命名为掘地兽。

  为了控制这场危机,拯救受到掘地兽威胁的帝国公民,帝国已经将这颗人居星球的所有公民都转移安置到了一颗无人星球上,并且派出了你们——月轮帝国第九集 团军第五十六军团来这里剿灭掘地兽。

  看完战场背景,古景耀又看了看自己的身份,还挺高的,是这个第五十六军团空战部队的指挥官。

  另外还有系统还提供了其他人身份的介绍,比如说归他指挥的下属的身份,还有负责地面战斗的指挥官是崔静慧,而孙蔼明的身份则是第五十六军团的军团长,据系统备注,学生身份是由学生之前两年的表现和成绩来决定的。

  几分钟后,孙蔼明说道:“大家都看完系统提示的内容了吗?有什么想法?”

  这个战场虽然规定了学生们各自的身份,但这到底不是游戏,这些身份的规定只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谁指挥谁,谁应该干什么。

  否则这么多学生,就真的要乱成一锅粥了。

  所以这不是真正的角色扮演,也没有什么人设需要学生们扮演的。

  古景耀关掉系统面板,说道:“这个游戏的背景我看过,是根据现实中发生的事情改编的。掘地兽危机和传染病的事情也是真的,不过传染病很快就被控制住了,掘地兽也没有被完全消灭,只是派出军队消灭了大部分的掘地兽,剩下的部分则任由他们继续在那个星球上繁衍生息,但会定期监测数量进行控制,那个星球的居民整体移民了。”

  邱况也说道:“我家在那个星球附近,我听说过这个故事,现在那个星球还被封锁着,未经允许不能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