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21节新的军政官制





  提督是正职,副职是“总兵”(就是副提督),九个州就有九个陆军总兵,四支舰队(水师)就有四个海军总兵,不过,除了提督的副手是总兵外,也有单独的总兵存在,比如专门负责某个要塞、关隘、重镇的将领也可以是总兵,但不常设,这种总兵同样是副提督级别的。

  由于刺史和提督是平级的,互相没有指挥对方的权力,毫无疑问,如果某州发生巨变,政务文官和军事武将十分容易发生龃龉矛盾,难以做到一体一心,因此,孔明独创了“总督”。总督跟提督一样,也是在明清时成为官职的,孔明也提前上千年让它出现了。所谓的“总督”,就是总管督使一州的军政两项大权,该州的刺史和提督都要听命于总督。比如,青州爆发了战事,青州刺史和青州提督吵吵嚷嚷,谁也不服谁,到底听谁的?朝廷就会派来“青州总督”,总管督使青州的军政大权。不过,刺史和提督都是常设官职,总督不常设,在需要时才设立。另外,总督不一定只管一个州的地方,也可以管两个州甚至更多的地方,比如“青徐总督”,还可以管一大片处于特殊状态下或者处于特殊时期中的地区,比如“南亚总督”,总管军政。

  除了提督、总督外,汉东军保留着“大都督”和“都督”。大都督有三个:汉东陆海军大都督(简称“汉东军大都督”)、汉东陆军大都督、汉东海军大都督;都督也有三个:汉东陆海军都督(简称“汉东军都督”)、汉东陆军都督、汉东海军都督。都督即大都督的副职(“都督”就是“副大都督”)。很显然,汉东陆海军大都督的级别高于汉东陆军大都督、汉东海军大都督,它正是汉东军(汉东陆军和汉东海军)的最高指挥官职;汉东陆海军都督(汉东军都督)和汉东陆军大都督、汉东海军大都督属于平等级别。不过,大都督、都督跟总督一样,都是不常设的官职,在需要时(爆发大规模战事)才会设立。

  一州的政务,由刺史、知州、巡抚、州长史(刺史的秘书长)负责;

  一郡的政务,由太守、知郡、郡长史(太守的秘书长)负责;

  一县的政务,由县令、知县、县长史(县令的秘书长)负责。

  县往下是乡,乡往下是村或庄,设立乡长、村长(庄长),设有相同级别的镇长和区长。中小的人口聚居地叫“镇”,较大的人口聚居地叫“城”,但不存在“城长”,城分为多个区,分由多个区长负责;另有“屯”(屯长)和“堡”(堡长),但主要在辽州、蒙州等边陲地区。

  汉东以前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汉东王府的“一堂六部”,如今,孔明已经掌控了朝廷中枢,汉东的一堂六部直接与汉室朝廷互相融合了,“汉东亲王府”几乎就可以被视为“汉室朝廷”,孔明对其再度进行了审时度势地一定变动。

  五大实权重臣保持不变:丞相(曹操)、大司马(孔明)、太尉(杨彪)、大司空(刘备)、大司徒(刘虞);

  原先的“政事堂”恢复为“尚书台”,设立多位“参政尚书”,简称“尚书”,再设立“尚书令”负责处理日常国事,几位参政尚书轮流出任尚书令,一人一次一个月,从而防止集权;

  每位参政尚书配有两名副手,官职为“参政侍郎”,参政侍郎的人数是参政尚书的两倍;

  在尚书台之下就是六部:军部、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

  以上六部的各部最高长官改为“某部大臣”,每部大臣配有两名副职,称为“某部侍郎”,分为“某部左侍郎”和“某部右侍郎”;另外,军部内设立“陆军处”、“海军处”、“军机处”,此三处的最高长官也为“某大臣”即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军机大臣,此三处等同于后世的陆军总司令部、海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部。

  孔明逐一地任命着文武高层,在拟定好后,他只要把名单交给他的三夫人兼女皇帝刘慕,刘慕盖上玉玺,孔明的命令就变成了天子的圣旨诏书,可谓“方便至极”,做什么都很顺利。

  另外,孔明又以皇帝和朝廷之名整顿了此时的军职和军衔。

  军职、军衔,这是两个东西,军职是具体担任的军事职务,军衔是军人的级别,此二者在后世分得非常清楚,在此时比较模糊。汉朝时的军人级别分为三等:将军、中郎将、校尉。本来,此三者都是比较高的级别,但因为东汉末年战乱十分频繁,有功受封的军人越来越多,导致此时的中郎将变成了中高级的军官,校尉变成了中级的军官(时间越延后,级别越降低),

  根据孔明的规定,军职和军衔按照级别由高至低依次是:

  大将军(将军级,最高级的将军,对应大司马、太尉、大司空、大司徒的“三公”级别);

  骠骑将军(将军级,第二号高级将军,若贡献巨大,可御赐加上“大”字,但级别不变);

  车骑将军(将军级,第三号高级将军,若贡献巨大,可御赐加上“大”字,但级别不变);

  卫将军(将军级,第四号高级将军,专门负责京师国都地区的军事卫戍,地位非常重大);

  四方将军(将军级,前/后/左/右将军,若贡献巨大,可加上“大”字,但级别不变);

  四征将军(将军级,征东/西/南/北将军,若贡献巨大,可加上“大”字,但级别不变);

  四镇将军(将军级,镇东/西/南/北将军,若贡献巨大,可加上“大”字,但级别不变);

  四安将军(将军级,安东/西/南/北将军,若贡献巨大,可加上“大”字,但级别不变);

  四平将军(将军级,平东/西/南/北将军,若贡献巨大,可加上“大”字,但级别不变);

  杂号将军(属于荣誉军衔,不是具体军职)——对应中郎将级别(中郎将可是具体军职);

  偏将(偏将军,独立统兵领军,就是主将部下的部将,但统领的兵马不会太多)、裨将(裨将军,一般不独立领军统兵,就是主将身边的副将,级别低于偏将)、牙将(牙门将,主将身边的卫兵部队的指挥官,级别低于裨将)——对应校尉级别;

  校尉往下是都尉。

  汉东陆军的最大编制单位仍然是“旅”,不设“师”,这是因为一个师的兵员数量比较多,在眼下这个时代,通讯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如果处于战术层次上的单位的兵员数量过多了,指挥官就难以进行如臂使指、得心应手的指挥了。——原江东军已经被解散了,保留数万名训练过硬、具有实战经验的老兵进入汉东军,但被完全地打散了编制,大部分兵员回归民间。

  汉东军的旅长对应杂号将军、中郎将级别,称为“万夫长”;

  汉东军的团长对应偏将军、裨将军、校尉级别,称为“千夫长”;

  汉东军的营长对应都尉级别,称为“凮夫长”(“凮”原意本为“风”、“凤”,该字由“几”和“百”组成结构,因此被引申为“几百”的意思,“凮夫长”就是统领几百名士卒的军官);

  汉东军的连长、排长、班长称为“百夫长”、“卅夫长”、“十夫长”,同时也有“皕夫长”、“卌夫长”、“廿夫长”、“什长”、“伍长”存在,但主要用于单独编制或临时编制的特殊部队。

  孔明奋笔疾书着,这时,祢衡在书房外轻轻地敲门:“殿下,有位来自长安的客人请求得到您的接见。”祢衡此时的职务是云台宫主簿即孔明的秘书长,原来的主簿杨修已经提升调任为汉阳宫大学士(“大学士”本是明清时的官职,在明清前,职能与之相同的是“中书舍人”,该官职出现于魏晋时。孔明把它提前创立出来,大学士或中书舍人都是皇帝身边的秘书长的意思,换而言之,杨修此时担任着的“汉阳宫大学士”就是皇帝刘慕身边的秘书长)。

  “来自长安的客人?”孔明略感意外,他随即笑道,“让他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