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39节铸造货币





  货币在后世通常被分为三种:金属货币、纸质货币、电子货币。此时自然只有金属货币,纸质货币出现在宋朝,电子货币更是出现在后世。纸质货币固然具有很多优点,但孔明肯定不会在眼下发行纸质货币,根本原因是此时还不存在有效的纸质货币防伪技术,一旦发行了,就容易被伪造,继而引发金融体系和社会秩序的大混乱。后世的各国政府之所以会发行纸质货币,原因有二:第一,各国政府独家地掌握着纸质货币的防伪技术,民间极难伪造,无需担心出现大规模的假币;第二,金银这两种贵金属除了“值钱”以外,在后世的工业领域内也是有着非常广泛、非常重要的用途的,但在眼下,现代工业根本就无从谈起,金银没有“实际用途”,就是单纯的“值钱东西”,在后世,金银需要大量地被用于工业,不能大量地用于铸造金属货币,在此时,金银就是用来铸造金属货币以及制作金银首饰的。

  经济学是一门高深而复杂的学问,货币也是一种奇妙而有趣的东西。很久之前,人类的货币以贝类为主,后来,发展到眼下,以金属货币为主,上千年后才会发展成以纸质货币和电子货币为主。金属货币的原材料正是贵金属,主要是金、银、铜三种,也有铝、铅、铁等,比如,历史上,拿破仑的皇冠不是用黄金做的,而是用铝做的,因为在电解铝技术被发明前,铝比黄金更昂贵。就说华夏,在秦朝和秦朝前是不存在银钱的,货币是铜钱、铁钱等,因为银产量非常低,铜、铁产量较高,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铁的产量越来越大,价值越来越低,铁钱开始消失,铜钱成为主流,到了汉朝,银钱开始出现,但使用率比较低,铜钱仍是主流,这是因为华夏本土银产量不算高,加上受到生产力的限制,华夏本土开采不出足够满足市场需求的银。银钱在华夏被大规模地使用是在明朝、清朝时,并且还是搭了欧洲人进入大航海时代的“顺风车”,当时,西班牙成为全球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大大小小的殖民地遍布全球,西班牙人在美洲(主要是在墨西哥地区)发现了巨额银矿,以此铸造了不计其数的“西班牙银元”,成为当世的“国际货币”,明清二朝国库里的白银只有少部分来自国内开采,大部分都是跟西班牙等外国进行贸易从而获得的。

  简而概之,在秦朝和秦朝前,主流货币是铜钱、铁钱,进入汉朝后,主流货币只有铜钱,铁钱消失,同时出现银钱,到了明清时,银钱大规模地流通,但铜钱没有消失,跟银钱一样都是主要货币。至于金钱,从古至今都是最值钱的货币(虽然铝钱曾短暂地取代金钱的地位,但最终还是让位给金钱)。眼下,铜钱最流行,银钱存在,但数量很少,金钱基本上不存在,因为黄金产量太少了,除此之外,香料、丝绸等物也属于硬通货,不过,它们在严格意义上只是商品,不是货币。

  长期以来,孔明跟国内各路诸侯展开频繁贸易,还开始跟海外多国展开贸易,除了粮食、战马、耕牛、丝绸、香料等“硬通货”,他只收黄金和白银,因为金银属于“绝对的硬通货”。

  金属货币之所以具有货币价值,因为做成它的金、银、铜本身就具有价值。在保证纯度、质量的情况下,金钱、银钱、铜钱都是“很纯的”,如果故意往里面掺加杂质(主要是铅铁),进行冒充伪造,虽然在重量上可以达到要求,但外观成色一看就知道有问题,所以说,金属货币的货币价值是建立在它的材料的本身价值上的,金属货币的“价值可靠性”是十分高的。

  孔明想要铸造货币,那么,他有这个权力吗?从严格意义上讲,他没有。铸造货币毫无疑问的是中央政府即朝廷才拥有的权力,他只是地方政府的头子,哪有权力做这种事?然而,出于众所周知、无需多言的原因,随着东汉朝廷的名存实亡,各地有实力的诸侯军阀纷纷地干起了“私铸货币”的事情——在后世,地方政府是无法干出这种事的,因为地方政府没有中央政府才拥有的纸质货币防伪技术,在眼下,中央政府可以铸造货币,地方政府也干得出,因为铸造金属货币没有什么太高的技术含量,只要拥有模具、熟练的工人、充足的金银铜等金属材料即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董卓,他在盘踞长安期间大肆地铸造钱币(主要是铜钱)从而搜刮民脂民膏,就算东汉中央政府即东汉朝廷,在这件事上也做得很恶劣,比如汉灵帝,他就大肆地铸造“差钱”从而搜刮民脂民膏,汉献帝和董卓的做法原理是完全一样的:铸造质量很差的钱币,强迫民众使用,强行地将其推入市场进行流通,比如,一块铜,按照标准,它只能被铸造成十枚“质量有保证”的优质铜钱,但汉灵帝、董卓等人却把它铸造成二十枚甚至三十枚“粗制滥造”的劣质铜钱,如此,同样的一块铜,原本只能买到十份货物,变得可以买到二十份甚至三十份货物,老百姓的财富积蓄被大大地缩水,虽然汉灵帝、董卓等人通过这种手段搜刮到了大量民脂民膏,却使得市场上货币贬值、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继而就引发了金融体系混乱、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等恶劣后果。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这个“乱”包括各方面、各领域,货币也在其中。在眼下的全国市场上,充斥满了各种各样、杂七杂八、材料乱七八糟的钱币,完全失去了货币的实际价值、使用价值、流通价值。于是,“以物易物”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成为交易的主流,诸侯们之间、老百姓之间基本上都是以物易物,粮食、布帛、战马、耕牛等实物直接进行“交换式的交易”。毫无疑问,这种最原始的交易方式固然有效,但只能“救救急”,不是长久之计。孔明希望汉东的经济可以越来越繁荣发达,自然而然,在这个大前提下,汉东需要一种稳定的新货币,倘若一直维持“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一来麻烦,二来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汉东经济繁荣发达,市场上的商品实物数量迅猛地增长,从而需要数量庞大的、稳定可靠的法定货币。

  孔明铸造货币,肯定是大量地铸造铜钱,少量地铸造银钱,不铸造金钱。

  汉东境内的大型铜矿、大型银矿十分稀少,但孔明不愁铸币的原材料问题,第一,他跟江东关系良好,江东境内盛产优质铜(主要在豫章郡),他可从江东购入大量优质铜;第二,他在这些年里左捞右捞、左刮右刮、左赚右赚,已经在手里积攒下了数量庞大的铜、铁、金,拥有非常充足的铜银原材料。在孔明的“私人小金库”里,铜钱、铜块、银钱、银锭、金钱、金饼……堆积如山。汉东在孔明治理下号称“三多”,哪三多?人多、粮多、钱多。论起军事实力,汉东是全国最强的,论其经济实力,汉东更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最强的并且没有“之一”。

  孔明在他的办公室里,他面前的办公桌上摆着三个木盒,一个装着铜钱,另一个也装着铜钱,还有一个装着银钱,这三种钱正是他打算发行的“新货币”。

  铸造钱币的事情被孔明交给了孔云颖,孔云颖是冶铁高手,他极其擅长锻造、制造铁器,铸造钱币跟锻造、制造铁器是异曲同工的事情。对于孔明交付的任务,孔云颖可谓驾轻就熟。

  孔明看着就在他办公桌对面的孔云颖,笑道:“来,跟我好好地说一说你铸造的钱币吧!”

  “是,少公子。”孔云颖侃侃而谈,“少公子,两汉四百年以来,钱币式样版本非常杂乱,最好的钱币以吴王刘濞铸造的‘吴钱’和邓通铸造的‘邓通钱’为首,因为这两种钱币做得十分精美,分量和成色都属上佳,所以它们在被投入市场后,立刻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和喜爱,各地老百姓都优先地收取、积攒吴钱和邓通钱,不愿意使用别的钱,从而把别的钱比了下去,慢慢地把别的钱从市场上驱逐了出去。从先秦起,私铸钱一直都是祸乱市场的主要源头之一,究其原因,一是朝廷和官府铸造出来的钱币往往工艺简单、制作粗糙,十分容易仿造和伪造,比如,汉初的钱沿袭秦制,没有围边(铜钱边缘一圈的凸出圆环),于是,这种钱可以被人刻意地剪掉边缘一圈,七八个被剪下来的边缘一圈就能熔合再铸一枚钱,七八个钱就变成了八九个钱,无数人争相干这事,导致钱币失衡、市场混乱,直到吕后(吕雉)重新整顿币制,增加铜钱围边,才杜绝了这种事的发生;二是朝廷和官府自身也不干净,为了搜刮民脂民膏,铸造不足量的劣钱滥竽充数,行此饮鸩止渴之事,三是铜产量赶不上市场的需求,铜价不断上涨,从而使得私铸钱有利可图并且还是有暴利可图,刺激得一批又一批不法之徒冒着杀头危险前赴后继地从事这种违法犯罪、祸国殃民的勾当。少公子,你发行的新钱想要占据市场主流,就必须效仿刘濞和邓通的做法,追求质佳工良,做得质量上等、工艺复杂、样式精美,规以严格标准,花之较高成本,做得分量越足,自然就越难以被仿制伪造,另外,少公子你还必须严厉地打击仿制伪造新钱的不法行为,施以重刑、震慑人心,如此,新钱方能无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