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4节(2 / 2)


  “谢谢您!”郑航感到喉头发干,嘴唇发苦。教授的分析进一步印证了罪犯以他为目标的猜测,印证了他对罪犯的画像,除了破解,他还能怎么办呢?

  不知不觉,已近午夜。郑航感到窗外那些影影绰绰的事物——树木、电杆、远远近近的高楼都仿佛赋予了生命一般,在浓重的夜色里不怀好意地偷笑着,一步步地向他逼近。

  石锋岿然不动地坐着,看着表情不断变幻的郑航,内心充满了同情。

  31

  回到辰河,郑航发现方娟和徐放都坐在他家门廊里等着。看着徐放脚下的烟嘴数量,郑航知道他们已经在这里待了好一段时间。而等待,让方娟抓住机会,跟徐放深入交流了十二年前的案情。

  此时,时钟指向凌晨三点半。像是一种默契,郑航开门,方娟和徐放相继跟了进去,没人说要回去睡觉。郑航关上窗户,拉上窗帘,突然肆虐的暴风雨,丝毫没有影响到室内。俗话说:“女人的脸,夏日的天。”这夏日的天还真像女人的脸,说变就变。

  “回来得真是及时。”方娟对郑航说。她跟着他的脚步,决定利用一下这个时间。

  “你去找了石教授,是吗?了解到一些什么?”

  “我汇报了整个案情,他帮着分析了分析。”郑航转向她,他的眼神里燃烧着火焰,脸色却很憔悴,“总结起来,就是六个字:游戏、监视、考验。”

  她盯着他。“游戏,这是凶手杀人的动机之一。还有呢?”

  “他是不是在监视你?”这次,轮到郑航盯着方娟的眼睛。她的眼神明显带着躲闪的成分,却已经无法逃遁。

  “你感觉到了,是吗?”

  方娟缓缓地说:“是有种被监视的感觉……但是我可能还没有遇到他。”

  “他在侦查,”郑航说,“这种感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两个月前,具体地说是接到第二通电话之后。这么说他在做准备,寻找如何开始。”

  “他在观察你的反应。”郑航说,“他在改变策略了,一开始只是针对吸毒人群,矛头当然对准政法机关;然后你发现了他的游戏规律,因为你是政法机关的一部分,他想让你成为政法代言人,加强了对你的监视、探听。”

  方娟眨了眨眼睛。“接着呢?”

  “发现我加入案件里。他就加大了砝码——将案件嫁祸到我的头上,不仅将宝叔的死亡按在我头上,还让人联想起志佬的死亡,做成是我嫁祸的。”

  “果然分析到位。”方娟轻柔地喃喃自语,“我猜这一切游戏,归根结底还是考验公安机关的,我和你,只是其中的棋子而已。”

  “我确信他还会实施他的游戏。所以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制止他!”

  “好吧,”方娟迅速说,“我今天也有些进展,我向徐所长详细了解了十二年前的案件。他还记得当时涉及的每一个人,但是他的说法听起来不像我所想的那样。那是一桩栽赃嫁祸的毒品案件,似乎太过儿戏。”

  “我没有参与全部案件,有些情节是看案卷得知的。”徐放插话进来。

  郑航帮着解释道:“确实是。已经过去十二年了,这意味着有些细节可能已经忘记。”

  “十二年前,我只是刑侦大队的中队长。郑航父亲带队去广东追逃,队里的工作由时任教导员的关西主持。这时,一名线人送来一条重大消息,百步蹬发生一起重大杀人案,杀人者叫吴良,当天晚上在兴威酒店举办宴席。据线人描绘,吴良是一个五十岁、秃头、身材肥胖、衣着讲究的人。”

  “这个人在围捕时不是落网了吗?”郑航说。

  “由于前期工作充分,围捕很成功。”徐放说,“关西带队冲进锁定的包厢,在座宾客身上都搜出了冰毒,那是宴席回馈的礼品。但主席位上没人,座椅提包里有一把匕首和800克海洛因。一名客人检举说,那是吴良的包,回馈的红包正是他发放的,他们并不知道里面竟然包着毒品。”

  徐放倒了一杯开水,接着说:“我带队包围的包厢,只是侧席。原计划是对关西的围捕进行策应,但吴良正在里面敬酒。吴良一贯桀骜不驯,是条逆毛狗,眼见警察搅他的局,公然与公安对抗。一名武警手疾眼快,纵身扑过去,将他按倒在地。吴良仍不甘心就擒,奋力反抗,被武警当场打断几根肋骨。”

  徐放又喝了一口开水,叹息了一声,说:“关西给郑平打电话,汇报了案情,告诉他除了一个叫吴德生的参与者,其他人全部就擒。郑平指示将涉案的二十几个人全部带回去,并要求搜捕工作继续进行,务必抓捕吴德生。”

  “当晚,全市刑警全体出动,郑平回到辰河,但一直没有抓获吴德生。”徐放幽幽地说,“审讯中,吴良矢口否认包里的东西是他的,坚称他进包厢时包里没有那些东西,匕首和毒品是在包厢里被人栽赃的。”

  “这还不容易,包厢里有那么多人,总有人会做证。”

  徐放赞许地点点头。“我们都是这么想的,但包厢里二十余人,没有一人说出栽赃的情形,反而异口同声地说红包里的冰毒就是吴良分发的。市局刑侦支队参与了办案,五个预审组同时进行,仍没有什么证词撇开他的嫌疑。”

  “这时,调查组却拿出几个证据锁定了吴良。”徐放接着说,“一是毒品外包装上查出了吴良的指纹,二是百步蹬命案现场外面的黑白视频里出现他的身影。”

  郑航说:“从刑侦学来讲,这不能说锁定,也可能是巧合。”

  “是的。”徐放盯着水杯,灯光侧射过来,水里显出阴影,“我跟你父亲商量,希望在审讯中找到合乎逻辑的解释。”

  “外包装可能是吴良用过的,只是被人后来套了上去,身影可能是他经过门外的巧合。”

  “我们这么启发他,但他全部否认。”徐放说,“接着,有人检举他与云南毒贩进行毒品交易,他仍全盘否认。这样一来,不利于他的证据越来越齐备,很快进入了逮捕程序。但黑道和吸贩毒圈子说他是被冤枉的。”

  “对他的前科了解过吗?”

  徐放再次点点头:“他没有被公安处罚过,也不吸毒。”

  “你参与过对他的审讯吗?”

  “他一直不太合作,因为他不肯讨论百步蹬凶杀案。他宣称就算有人被杀,那也是内伙里杀人,跟犯罪没有关系。不过,这倒也没什么不寻常。我询问过接触过他的人,他自高自大,看不起任何人,平日在公司里除了发指示,不回答任何人的问题。”

  “这种人是挺难缠的。”

  “就在宣布逮捕的第一次审讯中,吴强——吴良的儿子冲进了审讯室里。”徐放望着郑航,目光仿佛在说,我不想提起那些痛苦的事情,但你的父亲就在这种情形下被袭击了,被那么残忍地杀害。

  郑航站在那儿,听着十二年前的案情。他感觉自己的神经在一寸寸地、一分一秒地被磨损着。然而,这是他必须了解的,是完成当下任务,必须联系到的事实。

  “你好吗,郑航?”方娟抓住他的手臂。

  “没关系,习惯了……”

  “我知道,有些痛苦永远不会过去。但我希望会愈来愈少,也许可以用什么事情来填补那种感觉。”

  “是的,”郑航说,“认识你之后的一些日子,我甚至已经忘记……”

  “关于那些收到毒品红包的人,再也没有找到有力的线索吗?应该知道是谁发的,为什么发,是不是有人做了封口工作?”

  室外已渐渐放亮,黎明降临,未合拢的窗帘缝里像是燃起了光芒。方娟翻箱倒柜,寻找做早餐的食材,然后进了厨房;郑航说出问题,依然坐在阴影中的沙发上;徐放的腿又僵又冷,他没有立即回答,摁下跑步机开关,精神抖擞地跑起来。

  “对他们的审讯,时间拉得很长。”徐放一边跑,一边说,“不到两个月,吴强被枪决;半年后,吴良在看守所发病,因医治无效而死亡。关局长一直没有放弃吴案的侦查,不断提审那些收到毒品红包的人,羁押期快到的时候,终于有人开始松口,指认毒品红包是吴德生发的,吴良座位上的匕首和毒品也是吴德生放的。他们原来不敢说真话,是害怕打击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