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73章打破僵局(1 / 2)





  对于中国海军在中太平洋上的兵力部署,美军也是了若指掌,只是美军的兵力状况同样糟糕。

  九月底,罗斯福就专程把尼米兹请了回去,询问了太平洋战场上的情况。

  当时,罗斯福提到,有没有可能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发动一次大规模反击,夺回被中**队占领的马里亚纳群岛与密克罗尼西亚。虽然尼米兹回答的非常委婉,但是意思表达的非常明确,即美军暂时没有发动战略反击的能力,手里的兵力仅够守卫夏威夷群岛,根本不可能夺回失地。

  虽然尼米兹的答复让罗斯福很不满意,但是他也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这就是,在中太平洋战场上发动一场规模有限的反击行动,主要目的不是夺回被中**队攻占的岛屿,而是削弱中国海军的战斗力,让中国海军难以及时攻打夏威夷群岛,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显然,尼米兹并不赞同发起战术反击。

  在他看来,这不是在消耗中国海军的兵力,而是在消耗美国海军的兵力,而经不起消耗的正是美国海军。

  问题是,总统已经做出了让步,尼米兹不可能一步不让。

  最终,尼米兹答应了下来,但是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即要到中国海军向中太平洋战场派遣舰队之后,再考虑发起反击。

  对此,罗斯福没有提出异议。

  道理也很简单,他本来就要求以消耗中国海军的兵力为主要目的,如果中国海军不向中太平洋派遣舰队,又如何消耗呢?

  显然,尼米兹在总统面前耍了个小花招。

  在九月底,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中国海军会向中太平洋战场派遣舰队,至少不会派遣航母战斗群。

  主要就是。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中**队还在攻打新喀里多尼亚,离登陆澳洲本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做,而在登上澳洲本土之前,中国海军没有理由放弃已经坚持了一年多的大战略。

  在尼米兹看来。到一九四二年底,中国海军都不大可能向中太平洋派遣舰队。

  如果中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那么到一九四三年初,才有可能向中太平洋派遣一支拥有两艘、或者三艘舰队航母的舰队,而美国海军到时候将拥有十二艘小型航母。

  显然。在一九四三年初发起战术反击。对美军最为有利。

  可以说,在对大局的判断上,双方没有太大的差别。

  问题是,战争绝不是单方面一厢情愿的事情。既然一九四三年初,美国海军有望在中太平洋战场上获得兵力优势,那么中国海军就会尽一切可能来避免这种情况出现。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迫使美军提前发起战术反击。

  对此,顾祝同有极为清楚的认识。

  来到关岛不到一个星期。顾祝同就跑遍了主要岛屿,对中太平洋战场上的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十月十三日,顾祝同回到关岛,给冯承乾发了一封电报。

  这次,顾祝同没有客气,直接提出,希望在十月底之前,获得一支至少拥有四艘小型航母的舰队。

  因为顾祝同要求的是小型航母,所以冯承乾立即就答应了下来。

  在中国海军中,也有不少的小型航母。

  当然,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与美国海军的小型航母不大一样。

  大战爆发前,中国海军本来就没有建造多少大型战舰,仅有的资源都用来建造舰队航母与防空巡洋舰了,因此在大战爆发之后,中国海军并不像美国海军那么富裕,可以用未完工的巡洋舰改造成小型航母。

  中国海军的小型航母,绝大多数都是由商船改造而来的。